第28章 血流干(求追读)

忽必烈心慕汉文明,读汉书,说汉话,这是后人赞扬忽必烈仁慈无比,非凡伟大的重要证据,把忽必烈一顿吹,吹成了天上的皇,地上的王。

我特么的还真信了。

然而,当许赟做完蒙古帝国的视频,只能说‘呵呵’。

这不过是蒙古人的‘当地化’而已。

蒙古人的当地化,是蒙古五大汗国的共同现象,不是忽必烈独有。

首先实现当地化的就是金帐汗国。

拔都信奉蒙古人的原始宗教萨满教,他建立金帐汗国后,并没有改变信仰,依然信奉萨满教,但是他在金帐汗国保护了伊斯兰教。

拔都死后,他弟弟别儿哥接任汗位,不再信奉萨满教,抛弃了长生天,改信伊斯兰教,投入了真主的怀抱。

金帐汗国彻底当地化了。

海都建立的窝阔台汗国,以及察合台汗国,最终全部伊斯兰化了,完成了当地化。

拒绝当地化,会是甚后果?

旭烈兀是一个佛教徒,然而他的母亲克烈氏和他的妻子脱古思可敦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在她们的影响下,旭烈兀灭掉阿拉帝国的阿拔斯王朝,建立了伊利汗国后,采取亲近基督教仇视伊斯兰教的国策。

中东地区,是伊斯兰教的大本营,影响极大,无所不在,无孔不入,仇视伊斯兰的后果极为严重,国内动荡不休,难以稳定。

因而,在旭烈兀死后,继任的君主们开始弱化基督教,亲近伊斯兰的做法。

第三任君主帖古迭儿,干脆成了伊斯兰教徒,完成了当地化。

他即位后,更是下旨‘吾已即位,吾人即属穆斯林,可以此有幸之事通知报达居民,将以前黑衣大食哈里发时代供给诸道善堂之物归之,切忽违背伊斯兰教法令。’

他已经完成了当地化,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

合赞汗继位后,干脆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

伊利汗国最初亲近基督教,仇视穆斯林,就是拒绝当地化,后又不得不当地化,更是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

这是因为当地化,是蒙古人的大势所趋,无法更改。

因而,忽必烈读汉书说汉话,是唯一选择。

至于忽必烈是真心爱慕汉文明,还是讨厌,只有天知道。

他不汉化,北方汉人会支持他?

拔教已经去世了,别儿哥汗已经断位,他改变宗教信仰,完成当地化,这事属于极秘,知者极少,汪惟正作为汪德臣的继承人,自是知晓的。

然而,许赟不过是一个宋人,按理说,他不可能知晓,但是许赟一口道破,由不得汪惟正不震惊不已。

许赟瞄了一眼汪惟正,给了一个你猜的眼神。

汪惟正一通瞎猜,又哪里猜得到,唯有闭嘴不说话的份。

孟继堂拔刀,在汪惟正身上一捅,又是一道伤口,鲜血四溅。

这次,汪惟正学乖了,都不需要孟继堂喝斥,立时为忽必烈吹嘘:“你也说了,我们效忠忽必烈宗王是别无选择,忽必烈宗王要成事,需要我们这些世侯,需要北地汉人,因而忽必烈对我们极为信任,此时投效忽必烈宗王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忽必烈要建立自己的势力,必然需要北方汉人的支持,因而此时此刻投效忽必烈是最佳良机,会得到忽必烈信任,会被他重用。

这是天经地义。

然而,许赟嘴角一扯,一脸嘲弄:“忽必烈甚时间相信过汉人?”

汪惟正脖子一梗,信心十足:“忽必烈宗王金莲川幕府里有很多汉人,刘秉忠姚枢杨惟中郝经窦默杨果杨奂宋子贞商挺,以及我师许衡,皆汉人也,他们皆得忽必烈宗王信任。”

这些汉人,都是北方顶级人才,自从进入忽必烈的金莲川幕府后,忽必烈很信任他们,面子给得很足,影响也很大,让人信服。

许赟嘲笑:“他们只是担任幕僚,有掌实权的么?”

汪惟正:“……”

刘秉忠姚枢这些汉人,都是盘盘大才,任何一个都可以独挡一面,然而,他们并没有被委以重任,只不过在金莲川幕府里出谋划策而已。

无一人掌握实权。

汪惟正嘴硬:“时机未到。忽必烈宗王成事后,一定会委他们重任。”

“呵呵。”许赟冷笑:“你说这话,你问过杨惟中么?关中之地,是忽必烈的封地,当时郭千户之流横行不法,完全不把忽必烈的话当回事,是杨惟中临危受命,在关中推行法治,铁血无情,杀了一大批不法之徒,关中形势这才大为好转。”

声调转高,嘲笑之意更浓了:“然而,当形势稳定之后,忽必烈过河拆桥,一脚把杨惟中蹬开,让廉希宪接掌关中。”

汪惟正看着许赟,再度被震惊到了,此事知者不多,许赟这个宋人是如何知晓的?

许赟扯扯嘴角:“廉希宪虽然有‘廉孟子’之称,才学是不错,然而他比得了杨惟中么?杨惟中,是窝阔台的养子,耶律楚材死后,他接掌丞相之位,干得非常不错。论才学,廉希宪给杨惟中提鞋都不配。他能接掌关中之地,那是因为他不是汉人,是畏兀儿人。”

杨惟中,可以说是北方汉人中的一个传奇了。

金国末年,战乱不断,他还小的时候,他父母在战乱中死去,他孤苦无依,遇到窝阔台了。他人虽小,却是聪明过人,展现了非凡的才情,因而窝阔台就收养了他。

长大后的杨惟中,才情高绝,一时之冠,因而窝阔台对这个养子很是器重,耶律楚才死后,就让他接掌了丞相之位。

他当上丞相后,干得非常不错。

窝阔台是个烂酒鬼,嗜酒如命,不是喝醉了,就是准备喝醉了,因而政出多门,政局一片混乱,要不是杨惟中努力维持,会更加混乱。

就是这样的人,治理一个关中,还是不轻松加愉快?

在他的努力下,关中很快就好起来了,这是他的功劳。

然而,关中形势一好,忽必烈就把他一脚蹬开,让廉希宪接管了关中之地。

廉希宪之所以能够接掌关中,那是因为他是畏兀儿人。

而畏兀儿人,是最早跟着蒙古人的被征服种族之一,是蒙古人最信任的狗腿子之一。

忽必烈干的过河拆桥的事情,不是一件两件,而是很多,因为他不信任汉人。

刘整投靠忽必烈后,完成了灭亡南宋的所有准备事宜,刘整还以为自己率军灭南宋,却是没有想到,忽必烈过河拆桥,一脚把他蹬掉,派伯颜统兵。

伯颜不过是摘刘整的桃子,捡刘整的便宜而已。

还有史天泽虽然被忽必烈拜为丞相,却不敢做事,赶紧辞相,让伯颜掌权。

汪惟正愣住了,不知道该当如何反驳了,过了好一阵:“我相信,忽必烈宗王一定会信任我们汪家。”

许赟难得赞同:“当然。”

汪惟正得意:“你总算认可了。”

许赟轻蔑一笑:“你们汪氏又不是汉人。”

巩昌汪氏虽然姓汪,却不是汉人,是汪古部人,这是汪德臣很得蒙哥信重的重要原因。

汪惟正:“……”

想要说话,然而,汪惟正脸色苍白,眼前发黑,摇摇晃晃,要不是被绑在马背上,他都摔到地上了。

整个人瘪了下去,他的血已经流干了。

“大哥。”汪惟贤骑着战马,带着人,飞奔而来。

他赶到子午镇,下令重新调集战马,然后骑着,带着人追了上来。

经过不懈努力,总算追上了。

“惟正。”汪德臣满脸疲惫,人都快要虚脱了,然而为了救爱子,凭着过人的毅力坚持下来了。

汪惟正努力睁开眼:“你不是为了把我扣为人质,你好恶毒的心思。”

才明白,已经晚了。

许赟扭头,看着汪德臣父子飞驰而来,眼珠子乱转:“放开他。”

孟继堂虽然不解,然而依然放开汪惟正胯下战马缰绳。

“走。”许赟带着人,骑行而去。

汪惟正身子摇摇晃晃,头一歪,身子歪倒在马背上,人事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