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疟疾

寒热定时发作,热最高即出汗,汗出热解如常人。时觉头昏,发作之前有呵欠,背麻怯冷,顿将发,病进则发作时间向后推进,热冷时间加长,病减则发作时间提前,发冷程度减轻,时间缩短,都是先寒战1~2个小时后才发热,兼有呕吐,口苦,胁下满,便秘等,久则左胁肋下痞硬,小便黄,舌苔白,平时脉象多弦数,发冷时脉象多沉细,发热时脉变洪大。

处方:

竹胡(竹叶柴胡)三钱,黄芩三钱,法半夏三钱,青蒿半钱,威灵仙二钱,蜀漆半钱,槟榔二钱,甘草一钱,生姜三钱。

将三次药熬好后去渣重煎一个小时,三次分服,发作之前三小时开始,每时一次,如疟在正午十一时发作,服药则九、十、十一点各一次。

若发热时间长者可加青蒿一钱,口渴加花粉一钱,呕吐加白豆蔻二钱。

现代剂量:

竹叶柴胡9g,黄芩9g,法半夏9g,青蒿1.5g,威灵仙6g,蜀漆1.5g,槟榔6g,甘草3g,生姜9g。发热时间长加青蒿3g,口渴加天花粉3g,呕吐加白豆蔻6g。

编者按:

患者明显寒热定时发作,是为少阳证,予以小柴胡加减治疗。柴胡为君药,透泄少阳半表之邪,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泄,气机得以条畅。黄芩清泄少阳半表之热;青蒿清虚热、除骨蒸,为治疗疟疾要药;蜀漆、槟榔、威灵仙除痰、截疟,共为臣药。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是为佐药。甘草助大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