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团体辅导的结构

一、团体辅导的发展阶段

团体辅导有四个发展阶段:破冰阶段、联结阶段、工作阶段、结束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任务。

(一)破冰阶段

在团体的初创阶段,成员之间还互不相识,不能互相信任,往往都缺乏安全感。他们对其他成员的一般情况、性格特点以及相关的经历都感到好奇,同时又会因为担心自己不被接纳而感到焦虑,所以在团体的初创阶段我们要进行“破冰行动”。破冰这个说法源于“冰山理论”,该理论把人比作冰山,意识占了很少一部分,潜在意识占了很大一部分,破冰就是要把人的注意力引导至现在,防止注意力被潜在意识影响。破冰活动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有适度的肢体活动和肢体接触,活动形式要所有成员都能接受,目的是消除成员之间的隔阂、猜忌和疏远,破冰是整个团体活动成功的关键,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成员之间互相熟悉,增进沟通和信任,明确团体的共同目标,共同制订团体规范和契约,做好示范并进行适度的指导。

(二)联结阶段

在经历了团体的破冰阶段之后,成员之间开始有了交流,不过这些交流还停留在表层,焦虑、不安、防备的心理依然存在,支配、控制、权力等因素有可能导致成员之间发生矛盾。这一阶段指导者的任务是提供支持,适当介入,协助成员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指导者要提醒成员用关心和建设性的方式给予团体成员反馈,用开放和非防卫的态度去接受团体成员的反馈,做求助者也做助人者。首先,在成员体会和表达自己真实感受时,给予理解和接纳,让成员处于被支持和理解的环境下,感受和谐的氛围。团体对成员的接纳有助于成员的自我接纳,能够接纳自我的人更容易接纳他人,能正确看待自己问题的人也能正确面对别人的问题。如果我们用批评性的语言应对,让成员感受到压制和防备,则会增加成员的不满,吸引其将注意力转移到我们的负面反应上,从而忽视问题本身的解决途径。其次,指导者应帮助成员认识到自己的真正需求、内心矛盾以及负面情绪。负面情绪的产生源于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把握机会让成员学习面对自己真实的需求,并表达出来。有时指导者适当的自我暴露也会鼓励成员的自我暴露。最后,妥善地处理成员的挑战,指导者不应以回避或攻击的态度回应成员。要先确定被挑战的事实,说出不加评判的事实,再表达自己的感受,坦诚地沟通不但能解决问题还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总而言之,联结阶段的任务就是帮助团体达成共识,增强凝聚力。

(三)工作阶段

经历了上一阶段,成员之间已经积攒了足够的信任,形成了有效的沟通模式,成员能够开放自我,愿意探索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该阶段是四个阶段中需要花费时间最长的阶段,此时,团体凝聚力已经成为工作阶段所有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在这个前提下,冲突对峙和负性情绪的解决会变得更加轻松。这一阶段指导者的任务主要是协助成员解决问题,勇敢探索个人感受,深化对自己的认识,让成员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第一,指导者应帮助成员更深入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评估自己,并进一步提升和改善自己。让成员认识到自己身上以往的盲区问题和形成原因。第二,继续给予成员关心和照顾,在成员感到痛苦时给予其鼓励,对成员的帮助会引发成员对指导者及其他成员的帮助。在成员表露自己的问题时,其他成员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各自独特的生活经历,给出不同以往的解决方案,这也能充分地发挥团体辅导的优势。第三,在工作阶段,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成员对自己和社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领悟,然而我们的目的不应止于意识,更应投入于生活实践,我们要协助成员将意识转化为行动,在团体中尝试新行为,也将新的健康的行为应用到团体以外的生活中。

(四)结束阶段

结束阶段与之前的三个阶段同样关键,这个阶段不仅仅是最后一次聚会这么简单,过于仓促或过于冗长的结束都会影响辅导的效果,正确的结束工作会使团体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这个阶段指导者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第一,团体成员由于投入程度和性格的不同,对结束的反应也不同,有些成员会陷入过度悲伤的情绪,指导者应当帮助其处理好情绪,恰当地撤回到正常生活中。第二,帮助成员确定活动结束后的计划,整理活动中的所思所学和自己的改变,并将学得的内容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运用到生活中。第三,通过让每位成员回顾最初目标的方式,帮助那些没有意识到的成员觉察那些尚未完成的学习,也有些成员本身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而留有遗憾和压力,我们正好可以通过邀请这些成员进行分享的方式,使其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不同结构的团体及其发展阶段

(一)单次团体辅导

单次团体辅导建立在传统意义上多次或系列团体辅导的基础上。由于现代人们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时间对人们来说变得稀缺宝贵,而连续多次的团体辅导势必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使成员的参与受到限制。有时长期团体发展到中后期时,成员和指导者会感到倦怠,指导者变得不积极,成员变得不活跃,如果没有及时的察觉和调整,就会影响团体辅导的最终效果。鉴于此,单次团体辅导应运而生,因其节省时间和成本、针对性强的特点,现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被广泛应用于心理辅导活动。有些指导者未能将单次团体辅导模式与连续团体辅导模式进行区分,采用连续团体辅导模式中的活动设置与时间安排,导致单次团体辅导的效果并不好。单次团体辅导并不是连续团体辅导的缩减版本,进行单次团体时,指导者必须进行不同的设置,强调目标、聚焦目标、控制进程、保证效率,同时注重学习的迁移,将在团体中学到的经验运用到团体以外的现实生活。

破冰阶段指导者和协助者应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然后选择简单的活动,设计1~2个游戏(如“大风吹”“滚雪球”等),帮助成员快速投入。打破紧张和陌生感后即可进行分组(采用报数随机组合法、抓阄随机组合法、内外圈组合法等),组建团队。联结阶段可以设计1个游戏(如“戴高帽”“信任之旅”“镜中人”等),通过助人、受助、互相欣赏、互相接纳来增强团体凝聚力。工作阶段可以根据活动主题设计3~4个活动(如“二十个‘我是谁’”“心手相传”“合力吹气球”等),来达到认识自我、人际沟通等目的。因为单次团体存在时间较短,相应的结束阶段可以只设计1个活动(如“我的收获”),主要是帮助成员总结活动的所学所得。

(二)连续团体辅导

连续团体辅导,也称系列团体辅导、传统团体辅导。其过程和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各个阶段分配到的时间也较长,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每一个阶段需达成的目标。破冰阶段一般用1次活动时间完成,设计4~5个活动(如“认识你真好”“寻找另一半”“你做我猜”“团体规范树”等),以建立指导者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信任感;树立团体和个人的目标;说明团体规则,迟到早退、出席缺席问题,保密问题等,并签订团体契约。接着可以运用之前讲述的各种随机方法进行组队,并制订团体规范。团体规范应由成员讨论提出,这可以帮助成员明确团队的目标和规则,调动他们的参与感和主动性,引起成员的兴趣和需要,比强制的规范更容易遵守。联结阶段一般用1~2次活动时间完成,每次设计4~5个活动(如“无家可归”“松鼠搬家”“心有千千结”“同舟共济”等),让成员感受个人与团体的关系,以及团体对个人的重要性,学会团体合作,互相配合,依靠团体的力量克服困难。工作阶段一般用4~8次活动时间完成,每次设计4~5个游戏,要符合活动主题。如“人际关系中的我”“风中劲草”“信任之旅”等活动,要达成促进沟通协作的目的;如“情绪红绿灯”“老太太的忧愁”“非合理信念”等活动,要达成引导积极情绪的目的。团体存在的时间越长,团体结束阶段需要注意的事情越多,因此连续团体辅导要提前几次预告团体活动的结束。这个阶段一般用1次活动时间完成,设置4~5个活动(如“把心留住”“笑迎未来”“礼物大派送”“天使揭秘”等),以帮助成员处理分离焦虑,摆脱对团体的依赖,把团体的学习成果应用到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