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春仁坊命案(一)

唐流追问:“可方大人说死者是男子,这该如何解释?”

方义正紧绷着下颚道:“死者虽为男性,然依在下拙见,凶手作案动机绝非简单的谋财害命或仇杀。其对死者施以‘猫刑’这等极其残忍、有辱人格之刑罚,显然是以极尽侮辱死者为目的,借此取乐。从死者身上那密密麻麻、深浅不一的抓痕及撕咬啃食的伤口来看,凶手在行刑过程中,似乎极为享受这种折磨人的过程,其手段之狠辣、心理之扭曲,实在令人发指。”

案发当日,尸首被快速运至大理寺,仵作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即刻着手进行详细查验。

数刻后,负责此案的资深仵作面色如霜,手持验尸报告,疾步上前禀报道:“经详细查验,死者为男性,年纪在弱冠左右,身形极为消瘦。致死主因,系遭受‘猫刑’折磨,血尽而亡。其周身布满密密麻麻、深浅不一的抓痕,皮开肉绽之处惨不忍睹,显系野猫利爪所致。伤口周边组织呈现严重撕裂、淤血之状,足见受刑时痛苦至极,最终因失血过多,回天乏术。”

令众人感到诧异的是,在仵作进行清理的过程中,发现该死者,残缺的面部及唇部边缘均残留女子使用的胭脂。

就连向来断案,果断老辣的方义正心中暗忖:究竟是何种深仇大恨,或是何等心理变态之人,竟对一名弱冠男子下此毒手,施以这等灭绝人性刑法,如此残忍手段,实在令人切齿。

所有人都知道在这样人心惶惶的情况下,当务之急,唯有尽快将此案侦破,才能堵住众人的悠悠之口,安抚住京都百姓们那颗惶恐不安的心。

昪皇面色不悦,表情阴沉,隐隐透着不悦,冷冷开口道::“爱卿既言心中对这案子已有了些许脉络,却为何还迟迟不见行动?莫不是在朕面前虚言搪塞?”

方义正赶忙伏地叩首,急切解释道:“陛下恕罪!微臣绝无此意。此案着实棘手,虽已有了初步头绪,可案发时间在宵禁,地点又在商业繁华区域,临近门阀权贵住所,涉事人员堪杂,需细细梳理查证。微臣不敢贸然行动,只能逐一排查,生怕稍有差池,误了破案的最佳时机。还望陛下宽限时日,微臣定当全力以赴,尽早将真凶缉拿归案,给陛下、给百姓一个交代。”

昪皇听闻,眉头依旧紧锁,目光在那方义正身上打量了许久,似是要将他心底的想法看穿。

片刻后,她微微向后靠在龙椅上,轻轻叹了口气,声音虽依旧威严,却也多了几分疲惫:“朕自是知晓此案艰难,可如今百姓人心惶惶,恐有人借此大做文章,朕亦承受着诸多压力。你既已有所头绪,便需抓紧时间,莫要让朕失望。”

老谋深算的唐流捻了捻自己的山羊胡须,心中便有一计,随即开口禀报:“微臣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昪皇淡淡地说道。

唐流道:“如今外头谣言四起,当务之急是安抚民心,臣建议陛下启用那些平日里隐藏在暗处的眼线,协助方大人尽快破案。”

昪皇目光一闪,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准了。朕允方义正便宜行事之权,若遇到阻碍,可直接向朕奏明。朕只给你五日时间,若五日内不能破案,你当知道后果。”

方义正摸了摸自己的脖子,认命般的站出来领旨。

巴掌虽痛,红枣也是有的。昪皇鉴于大理寺日常事务繁忙,此事紧急,人手不够,便又加派了几名酷吏随方义正协同办案。

朝廷开始张贴告示,将死者的惨状公之于众,并为此案直接定性为人为凶杀,并积极给予提供线索者高额奖励。

随之又是一道“禁言令”下达,若还有人胆敢滋事造谣,胡诌八扯便视为叛党格杀勿论。昪皇手段凌厉,短短一天的时间就将悠悠之口堵的严严实实,但她忘了,越是压制越会引得众人关注这事件的真实性。

而柳嫣听闻这件事后,心里也有着自己的一番考量。她觉得,想要在短短五日之内把这个案子彻查清楚,实在是难如登天。

修老汉看似是被吓死,可真相是什么在没有查清楚之前,谁都不敢妄下结论,就单凭那包死相诡异的尸体,怎么都不像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

从时间方面来推断,当晚的宵禁时间被延时到了戌时三刻,而尸体又是在清晨被人发现的。如此一来,这起命案必然是发生在酉时之后到戌时之间的这段时间。

这么分析下来,就算当时那两人没有当场死亡,那也得有人将他们抛尸到那条小巷子里,又或者是直接在小巷子里将其杀害才行。

可要知道,宵禁之后,除非是有特殊身份的人,否则是根本不可能在京都的街坊之间随意走动。而且,尸体总不可能自己平白无故地跑到巷子里去,这其中必定另有隐情。

如此看来,这凶手极有可能就藏身于以春仁坊为核心,辐射范围不超过二公里的范围之内。毕竟在宵禁的限制下,距离太远的人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作案并处理尸体。

然而,这样的推测虽然有了一定的方向,却也大大增加了寻找线索的难度,大理寺卿方义正为此愁得焦头烂额,一个脑袋都快变成两个大了。

偏偏不巧的是,案发当日正好是赶集的日子。十里八乡的百姓纷纷赶来,还有不少游商也前来进行外贸交易,粗略统计下来,整个康安坊附近来来往往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万人之多。

如此庞大的人流量,这排查起来的工作量,可够大理寺上下所有人忙活好一阵子的了。虽有酷吏加持,但那起子心狠手辣,光是屈打成招的就不下百人,更有甚者为报私冤恶意举报。

一时间大理寺内外怨声载道,方义正一看,真凶还没抓到再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去,连上了十多封奏折,干脆请旨:

今酷吏行事,手段狠辣,刑讯无度。其法严苛,累及无辜,致使百姓惊惧,人心惶惶,市井不安,民怨渐生。值此命案悬疑未决之际,酷吏协办非但未利侦破,反扰办案之序,乱人心所向。

春仁坊命案,关乎社稷安稳,万民忧乐,臣深知责任重大。臣愿亲率大理寺上下同僚,殚精竭虑,全力缉凶。臣等当昼夜不懈,详查线索,细究案情,誓破此案,以安民心,以正国法。

臣恳请陛下,暂停酷吏协办之职,免其扰攘。若五日之内,未能将真凶擒获,查明真相,臣愿以死谢罪,自绝以赎臣失职之咎,望陛下恩准。

昪皇满意地留下一字: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