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金融革命:中国经验及启示
- 黄益平 (美)杜大伟主编
- 1109字
- 2025-03-28 15:31:10
2.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总体趋势
我们首先来看该指数表现出的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情况。 2011—2020年内地31个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均值和中位值如图2.1所示,2011年各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中位值为33.6,2015年增长到214.6,到2020年则进一步增长到334.8,2020年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中位值是2011年的10倍,平均每年增长29.1%1,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增长的趋势由此可见一斑,而且更重要的是东中西部地区各省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都在迅速增长。

图2.1 2011—2020年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均值和中位值
从增速来看,最近几年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增速有所放缓,一定程度上表明随着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该行业开始由高速增长转向常态增长。 2020年,如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经济社会各方面也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年经济增速较往年显著下降,但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仍然比2019年增长了5.6%,显示了数字普惠金融的独特优势。实际上,中国发达的数字普惠金融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郭峰,2021)。例如,最早从2020年2月起,中国就从支付宝的起源地杭州市,启用“健康码”助于疫情防控,根据过去一段时间是否被诊断为确诊(疑似)病例、是否为密切接触者、是否有过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等信息,将使用者的健康码分为红色、黄色和绿色,进行分类管理。中国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推动了经济复苏,健康码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曾有学者估算,这一项大数据技术为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GDP 增长作出了0.5—0.75个百分点的贡献。
上述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总体增速掩盖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之间的差异。从分指数来看,在2011—2020年,数字化程度指数增长最快,覆盖广度指数次之,使用深度指数增速最慢2,而且不同年份各分类指数增速也不尽相同。如图2.2所示,在2016—2020年,使用深度指数增速是非常快的,在这5年里,有4年使用深度指数的增速超过了覆盖广度指数的增速,使用深度也成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这一点其实非常容易理解,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将逐渐成为各地指数增长的重要来源。

图2.2 2011—2020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一级分指数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1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个29.1%并不能理解为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业务规模的年均增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指数编制过程中,对原始业务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时,我们对原始业务指标进行了取对数处理,因此,原始业务规模增速应高于此数值。
2 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指数增速较低的一个原因是其口径在不断调整,不断纳入新业务;当然即便剔除这一因素,单看支付业务,这一指数的增速依然是相对较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