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活字传承遇挑战,携手破局绽新光

在汴京的喧嚣中,林宇和苏瑶努力推动活字印刷传承的进程。然而,活字制作材料价格的陡然上涨,如巨石般横亘在他们面前。原来,周边山林因过度开采,用于制作胶泥的优质黏土资源大幅减少,供不应求,导致价格飙升。而城中仅有的几家胶泥供应商,见此情形,纷纷抬高价格,意图获取更多利润。

这一日,林宇、苏瑶与李崇义再次齐聚工坊,共同商讨应对之策。李崇义满脸愁容,说道:“这黏土价格涨得离谱,我们的成本直线上升,长此以往,工坊怕是难以为继。”苏瑶秀眉微蹙,看向林宇:“林公子,我们必须想个办法,否则这活字印刷的传承计划又要受阻了。”

林宇沉思片刻,说道:“我在想,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寻找新的黏土矿源,或者进一步优化制作工艺,减少黏土的使用量。”这时,系统的提示音在林宇脑海中响起:“检测到宿主面临材料成本困境,现有‘材料优化方案’,可通过分析材料特性,提供精准配比与使用方法,降低成本。需消耗 500科技点。”林宇心中一喜,毫不犹豫地选择兑换。

与此同时,城中规模宏大的固定印刷作坊主王富,正于自家工坊内踱步巡查。工坊里,工人们在传统的固定印版前忙碌穿梭,墨香弥漫。此时,小厮匆匆来报,市井街巷中正流传着活字印刷工坊深陷困境的消息。王富听闻,原本沉稳的脚步猛地顿住,嘴角缓缓勾起一抹旁人难以察觉的冷笑,那得意之色瞬间在眼底蔓延开来。

一直以来,王富都视活字印刷为对传统固定印刷的公然冒犯。在他心中,祖宗代代相传的固定印刷术,工序严谨、传承有序,才是印刷行业的正统。而活字印刷,不过是几个年轻人捣鼓出的新奇玩意儿,靠些花哨噱头博人眼球,登不得大雅之堂。如今,听闻活字印刷工坊因材料价格飞涨而焦头烂额,在王富眼中,这无疑是上天都在助力,赐予他打压活字印刷的绝佳契机。他暗自思忖,定要趁此机会,让活字印刷彻底在这城中没了立足之地,稳固自家固定印刷作坊的绝对地位。

王富赶忙召集了几位跟随自己多年、手艺精湛的固定印刷工匠,齐聚自家宽敞明亮的作坊内。作坊中,巨大的雕版整齐排列,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木材的气息。众人围坐,王富神色冷峻,率先开口:“那活字印刷本就是不入流的旁门左道,自问世以来,便妄图撼动我们固定印刷的根基。现今材料价格疯涨,我倒要看看,他们还能在这困境中撑多久。”

老工匠赵伯点了点头,附和道:“王老板所言极是,活字印刷虽有些新奇,但终究难成大器。这次材料涨价,对他们来说怕是灭顶之灾。”

年轻些的孙二却微微皱眉,犹豫着说:“不过,那些搞活字印刷的年轻人,好像也挺有想法的。就怕他们想出什么法子来应对。”

王富冷笑一声:“他们能有什么法子?不过是一群毛头小子。咱们必须抓住这个天赐良机,进一步巩固咱们固定印刷在这行业内的稳固地位。诸位可有什么主意?”

李师傅摸了摸下巴,思索片刻后说:“咱们可以在价格上再降一降,把客户都吸引过来,让活字印刷那边彻底没生意。”

“对,还可以多接些大订单,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这城里的印刷老大。”赵伯补充道。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谋划着如何趁势打压活字印刷,作坊里的气氛愈发热烈,仿佛活字印刷已在他们的计划下毫无翻身之力。

“王老板所言极是!咱们固定印刷,历经数代传承,历史悠久得很,工艺更是炉火纯青、无可挑剔。哪是那刚刚兴起,根基尚浅的活字印刷所能比拟的。此番危机,定能让活字印刷知难而退。”工匠老张满脸皱纹里写满了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忙不迭点头,大声附和道。

“是啊是啊,咱这固定印刷,那可都是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哪能被这新玩意儿轻易比下去!”另一位工匠也跟着高声应和。

“对,得给他们点颜色瞧瞧,让他们知道咱固定印刷的厉害!”又有人大声喊道。

众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谋划着如何在这场行业竞争中,进一步打压活字印刷,稳固自身的优势。

而在工坊内,林宇将系统提供的“材料优化方案”分享给大家。

“林公子,这方案可行啊!按照这配比,我们能在保证活字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近三分之一的黏土用量。”李崇义看着方案中的内容,眼中露出惊喜,不禁提高了音量说道。

“如此一来,成本压力便能大大缓解。林公子,你总能想出办法,真让人安心。”苏瑶也满脸欣喜,语气中满是赞叹。

林宇微笑着看向苏瑶:“苏姑娘,这也多亏了大家一起努力。有你在身边,我才有更多的动力和信心。”午后,暖煦日光透过雕花窗棂,倾洒在林宇的活字工坊。工坊内,众人皆忙碌于手中活计,气氛热火朝天。

“林公子,苏姑娘,大喜啊!”小厮小李从工坊外匆匆奔入,平日里沉稳的面容此刻难掩兴奋,尚未站定,便高声呼喊,“咱们工坊的活字印刷作品,在汴京城里声名大噪,火得一塌糊涂!”

“哦?当真如此?”一位正在排版的老师傅停下手中动作,满脸惊讶。

小李用力点头,眉飞色舞地说道:“是啊,订单如雪片般纷至沓来,诸多文人雅士对这些以古老技艺制成的书籍、字画爱不释手。工坊门口,前来打听消息之人络绎不绝,几欲将门槛踏破,更有不少人询问能否定制,指明要各类别致款式与内容。”

苏瑶正专注于手头的活字排版,听闻这话,手中动作一顿,眼中瞬间闪过惊喜的光芒,宛如暗夜中划过的流星:“这可真是太好了,看来咱们这段时间起早贪黑的努力没白费。只是,就目前工坊的产量,按这订单增长的势头,怕是远远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

“这可如何是好?”另一位年轻工匠面露焦急,停下了手中操作的印版。

林宇略作思忖,目光坚定道:“大家莫慌,咱们先梳理现有订单,再商讨对策。”说罢,他搁下手中正在仔细查验的活字版,眉头轻蹙,沉思片刻后,神情凝重道:“当下最要紧之事,便是精选几部热门佳作,加大刊印数量。”

苏瑶在一旁微微颔首,补充道:“我赞同林公子所言,此外,咱们还得让更多人知晓活字印刷的价值。吩咐伙计们于工坊门前张贴告示,将眼下困境如实相告,恳请诸位支持咱们传承活字印刷这门手艺,兴许能赢得些许理解。”众人听罢,皆纷纷点头称是。

然而,就在工坊一片欢腾之时,汴京另一处阴暗角落,一场阴谋正悄然滋生。王富与城中几家雕版印刷作坊的掌柜围坐在密室之中,屋内光线黯淡,唯有几盏摇曳的烛火,将他们的身形映照得扭曲而可怖。

王富面色阴沉,眼中满是嫉妒与不甘,恶狠狠地说道:“那林宇的活字印刷,抢了咱们太多生意,绝不能善罢甘休!”

其中一位胖掌柜撇了撇嘴,附和道:“没错,再这么下去,咱们都得喝西北风。得想个法子治治他们。”

另一位瘦高个掌柜眯着眼,阴恻恻地说:“要不,咱们散布些谣言,坏了他们的名声?”众人低声商议,达成了一致。

未几,一群心怀不轨之徒在汴京街巷往来穿梭。在热闹集市、茶馆、书肆等人潮汇聚之所,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高声谈论。

“诸位可曾听闻?那活字印刷所制书籍,质量不堪入目,错字连篇尚在其次,墨色更是模糊难辨,与雕版印刷的清晰美观相较,简直天壤之别,实在是靠不住。”

旁边一人附和道:“是啊,我前几日买了本活字印刷的书,翻开一看,好多字都糊成一团,根本没法读。”

“就是就是,还是雕版印刷好,虽说贵了点,但至少看得清楚。”另一人也跟着说道。

这些谣言仿若疫病,迅速在民众间扩散开来。原本对活字印刷书籍情有独钟的顾客,听闻此言,心中纷纷涌起疑虑,再看工坊售卖的活字印刷品时,眼神中满是犹疑。这股谣言恶风,亦无情地刮向小店,订单量似雪崩般急剧下降,林宇和苏瑶费尽心力打开的市场局面,瞬间危如累卵。

林宇和苏瑶听闻王富的这番污蔑之词,瞬间气得满脸涨红。苏瑶柳眉紧蹙,眼中满是愤怒,急切地说道:“林公子,这王富简直欺人太甚!怎能颠倒黑白,随意污蔑活字印刷?咱们绝不能坐视不管,任由他胡言乱语!”

林宇紧握着拳头,沉声道:“苏姑娘莫急,咱们定要想出应对之策。当务之急,是如何让民众重新信任咱们的活字印刷。”林宇身旁的老工匠李伯,也忍不住皱起眉头,摇头叹道:“是啊,活字印刷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怎能被这般诋毁。”

“李伯所言极是。”林宇紧握着拳头,深吸一口气,强压心中怒火,神色凝重却又沉稳地说道,“苏姑娘,李伯,我打算举办一场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的对比展示活动。让众人亲眼看看活字印刷在排版便捷、重复利用等方面的优势,那些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苏瑶眼中闪过一丝赞同,连忙点头:“林公子此计甚好,只是这活动筹备起来,怕是千头万绪。”

李伯捋了捋胡须,思索片刻后说道:“林公子,工坊这边的活计交给我,我带着大伙把讲解资料备好,详细介绍活字印刷的原理、优势及制作过程,每个细节都不会落下。”

“那就辛苦李伯了。”林宇感激地看向李伯,又对苏瑶说道,“苏姑娘,场地和嘉宾邀请一事,不知能否拜托你?”

苏瑶微微颔首,目光坚定:“林公子放心,我定会联系汴京各处,邀请城中有名望的文人墨客与达官贵人前来。”

自那之后,工坊上下为筹备这场举足轻重的展示活动,日夜忙碌。

“这次展示活动,可容不得半点马虎。”李伯手持一份资料,眉头微蹙,看向身旁的工匠们,“借助这系统,咱把讲解资料再细细打磨打磨,每个细节都得反复考量。”

苏瑶在一旁点头,补充道:“我在汴京各处奔走,场地已经联络得差不多了。还邀请了不少城中德高望重的文人雅士与达官显贵,希望能让活字印刷的魅力传得更远。”

“辛苦苏姑娘了。”李伯感慨道。

夜晚,工坊内依旧灯火通明。林宇、苏瑶与李伯围坐一处,就活动细节继续讨论。

“我觉得展示的时候,得有现场演示环节,让大家直观感受活字印刷的精妙。”林宇提出想法。

苏瑶眼睛一亮,接话道:“这个提议好!还可以设置互动,让嘉宾们亲自尝试排版。”

李伯抚须思索片刻,说道:“可行是可行,但现场演示得保证不出差错,咱们得提前多演练几次。”

集市上,人潮涌动,摊位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摊主们热情地叫卖,顾客们则在摊位间穿梭,讨价还价声、欢笑声不绝于耳。苏瑶在人群中艰难地挤过,神色匆匆地跑到林宇和赵轩身旁,焦急地说道:“这集市人流量远超预期,咱们得把展示讲得更吸引人些。”

赵轩皱着眉头,目光在展示台与熙攘的人群间来回扫视,思索片刻后说:“活字印刷的原理虽好,但光讲优势,乡亲们可能没太大触动,得想个法子让他们亲眼看到好处。”

“几位后生,你们说的活字印刷是个啥新鲜玩意儿?”旁边一位卖小吃的大爷好奇地凑过来,插话问道。

林宇笑着向大爷简单解释了一番,大爷挠挠头,疑惑道:“听起来是不错,可咋能看出它比老法子强呢?”

“有了!”林宇眼睛一亮,拍了下大腿,说道,“咱现场对比演示,找个识字的乡亲来读文稿,遇到错字,用传统固定印刷和活字印刷分别修正,高下立判。”

“这主意妙啊!”大爷听了,连连点头。

这时,一位年轻小伙路过,听到他们的讨论,也凑过来,说道:“我识字,我可以帮忙读文稿。”

一位中年妇女也在一旁附和:“是得眼见为实,不然光听着,不太能懂。”

周围几个路过的人也被吸引过来,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思维的火花在空气中碰撞,不知不觉间,彼此的默契悄然增进。

展示活动正式开始,林宇立于展示台前,身姿挺拔,面向众人高声说道:“列位乡亲,今日在此,为大家展示活字印刷术与传统固定印刷之区别。活字印刷最大的优势,便是可随意排版,一本书所用活字能够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成本。再者,若有错误,只需更换单个活字,无需将整块印版重新雕刻。接下来,我们将现场演示,让大家看得明白!”

“这可真是新奇,能省不少功夫吧?”人群中一位大叔高声问道。林宇微笑着点头,“正是,列位请看。”言罢,他现场演示活字排版、涂墨、印刷的全过程,手法娴熟,一气呵成。

此时,王富带着几个工匠也来到现场。王富嘴角轻撇,冷哼一声道:“哼,说得倒是好听,可实际印刷出来的效果,恐怕不尽如人意。”

“王老板,话可不能这么说。”苏瑶忍不住上前反驳,“我们此前多次试验,活字印刷效果十分理想。”

林宇不卑不亢,拱手说道:“王老板,口说无凭,不如我二人现场比试一番,以见真章。”

王富不屑地笑了笑,“比就比,我倒要看看,这活字印刷能有多厉害。”

于是,双方分别用活字印刷和固定印刷制作同一本书籍。不一会儿,活字印刷的书籍率先完成,字迹清晰、排版整齐。而固定印刷的工匠们在雕刻过程中,因一处错误,不得不重新雕刻整块版,耗费了大量时间。

“这……这怎么可能?”王富看着眼前的结果,满脸难以置信。看到这一幕,周围的群众纷纷点头称赞。一位书生说道:“这活字印刷确实方便,以后买书可选择活字印刷的了。”一位老者也感慨道:“这古老技艺能有这般创新,真是难得。”

工坊里,活字印刷的订单如雪花般纷至沓来,大家忙得热火朝天。林宇满脸笑意,提高音量说道:“这次展示活动太成功了,活字印刷名声又打响了,网店订单猛涨!工坊能这么热闹,多亏了大家齐心协力。”

苏瑶在一旁补充:“没错,每个人都出了力。尤其是负责展示的师傅们,把活字印刷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还有帮忙线上推广的伙伴,让更多人知道了咱们的手艺。”

老工匠李师傅放下手中正在排版的活字,感慨道:“看到这么多人对活字印刷感兴趣,订单也多了,我这心里别提多高兴。这门手艺有你们年轻人传承,肯定能走得更远。”

林宇看向大家,认真地说:“往后肯定还会有难题,但只要咱们一起想办法,肯定都能解决。苏瑶,你说呢?”

苏瑶用力点头,目光坚定:“对!大家一起努力,活字印刷一定能传承得更远,让更多人领略到它的魅力。”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前行,尽管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但他们坚信,只要彼此携手,加上众人的支持,定能让活字印刷术在大宋的土地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后续他们又将遭遇怎样棘手的难题?又会有哪些新的人物加入这场传承之旅?让我们拭目以待,共同期待下一章更加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