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惊世文章
- 明风八万里:从穿越正统二年开始
- 努力的雪糕
- 2243字
- 2025-04-03 13:30:04
李鄂用了一段时间进行心理建设,才从内心的震动中,回到了多少有些乏味的现实。
“这都是王先生让诸位送来的?”
“是的。王先生交代了,可不能误了李公子您写书啊!”
“是啊!公公回去,可一定要好好代我谢谢王先生啊!”
“好说!好说!”那小公公对李鄂的随和,一点嚣张的模样都没有,让李成都有些不太适应。
“李叔,赶紧取钱,我要请这位公公与东厂兄弟喝茶!”
“少爷我这就去!”李宾这才如梦方醒地回屋里取钱。
那个小公公一步都没动,站在原地不停地摆手说:“李公子你这也太客气了,王公公都交代我们要规矩办事了!”
“对!对!讲规矩对!”李鄂从李宾手里接过钱,“王先生交代讲规矩一点错都没有,您几位搬这么沉的东西太辛苦了!”
“李公子是细心人啊!如果所有人都跟您一样,这世界上的事情可就全都好办了!”
“世上的人要是都跟公公您这样会说话,大家说说笑笑把事情都说清楚了,这世上的事情,那就会比全都好办了更好办。”
李家人从未想过李鄂也会这样的肉麻,哄着这个小公公离开了,之所以是“哄”是因为李鄂连那个小公公的名字都没问。
“袭姑娘,你与我小妹跟我一起去书房吧!我现在要写几篇文章,需要袭姑娘你来笔录,我的那篇文章小妹你仔细听,有问题就问我。”
李鄂这个提议,再一次让李成等人有了大跌眼镜之感,明明昨天李鄂还挺不给袭烟面子,现在就当成得力的丫鬟来支使了。
李成父亲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对李鄂的现状暗暗担忧起来,他发现自己完全看不透他的小儿子了。
这简直就是换了一个人似的。
……
“我现在要写一篇大文章,我会慢点口述,在我完成口述之前,任何人不要打断我。”
李鄂率先走进书房之前,向家里其他人交代了这些话,才领着李玉娘与袭烟走进了书房,当然这一次他把书房的门敞得更大。
之后李鄂坐到了椅子上,闭上双眼推敲文章整体解构,等到李玉娘说准备好了,他才再一次地睁开双眼。
“好!”
李鄂一声“好”字出口,开始高声地说:“文章标题是矛盾论,第一节,关于矛盾论的定义。”
李鄂接下来开始口述起了他改写的《矛盾论》。
他上一世因为大学系主任的负责,没少读《矛盾论》、《实践论》这类重要的文章,这个时候,对于成了穿越者的他全部派上了用场。
现在这个时候,他认为原定的写大书计划有必要调整,便决定先写上这样几篇高屋建瓴的大文章。
当然,他对《矛盾论》与《实践论》不能照搬原文的全部内容,他必须针对明朝人能接受的情况进行调整。
比如《矛盾论》,李鄂就从“以己之矛,攻己之盾”讲起,一步步地讲完了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主要矛盾、次要矛盾。
然后,李鄂套了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壳子,开始论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并强调了斗争在矛盾中的地位。
这篇文章袭烟笔录了大部分,之后由李鄂与李玉娘交替笔录,写完之后别说是李玉娘,连袭烟打量他的表情都不一样了。
《矛盾论》里边的内容,别说是对明朝的普通人,即便是对明朝的大分部知识分子,也会产生极大的冲击感。
第二天的早上,李鄂给《实践论》套了个“格物致知”的壳子,从柳宗元写出《封建论》出发,写出了明朝版的《实践论》。
等到第二天的中午,李鄂把他这个魔改版《实践论》写完,以前两篇文章为的内容基础,套着“中庸之道”写上了《辩证法》。
这不仅让袭烟与李玉娘有些难以接受,连李鄂的父母也认为李鄂写的这三篇文章,对于圣人的学问有一些不太合适。
毕竟,他们多少读过一点儒家经典。李成当着众人的面说:“四郎,为父觉得你写这东西,与圣人之言好像是有一些冲突?”
“父亲,确实是有冲突!”李鄂见状找了理由说,“可是这也是没办法,因为心学非常危险,孩儿必须把心学(注1)路堵死。”
“心学?心学是什么啊?”
李鄂叹了口气,他早该在心里有所准备,心学这套学说,对于李成这样的人来说属于超纲了。
大明正统年间,距离心学大兴还有着不近的时间。对于大众来说,程朱理学这套是无可置疑的不堪之论。
“用一句话来说,心学就是跟朱熹朱圣人顶着来的,陆九渊陆夫子那一派的学说。”
李鄂回忆了一下继续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这不是荒唐吗?”
“李公子,这也只是儒家一派的观点吧?大明朝廷只要科举取士还用程朱之学,心学不可能会有太大的影响啊?”
袭烟这段话不只问出了她自己的困惑。
“那你知道一件叫庆元党禁的事吗?”
袭烟摇头。
李鄂望向他的父母与李玉娘,他们三个人也大力摇头。
李鄂耸了耸肩:“南宋宁宗皇帝在位之时,韩侂胄为打击敌人,把朱圣人那些人贬谪了不说,朱圣人的学问也被禁了。
“再有,大明佛家影响最大的宗派是不是禅宗?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往前走一步就是禅宗儒家版。”
李鄂停了一下,装作颇有责任感地说:“也许普通人不这样,可是谁能保证,心学一脉将来就不会出一个朱圣人那样的人啊?
“那时,他本人也许个人的道德无可指摘,但是,我能确定,他不同时期收的弟子,都会为了谁才继承他的正统而产生巨大的争论。”
这就是发生在王阳明身上的事情。
李鄂个人对王阳明评价不低,但是,他对心学这个学派对后世的影响,尤其是对儒学的影响评价并不高。
李鄂这时注意到,无论是李玉娘、李成夫妇,还是袭烟,都好像不太相信他刚刚做出的判断。
“当然,你们信不信不重要,反正这些东西,站在理学角度,不可能有可以指责之处也就行了,也算是对理学的补充。”
李鄂说到后边,发现屋里气氛有些沉闷,连忙换了一个话题:“我已经想好了,那些小说该如何出版了!你们帮我参谋一下!”
注1:明代心学奠基者陈白沙,在后续剧情中会出场的。李鄂在本书中,对心学的态度前后会有差异,此处写李鄂对心学这样的负面,是出于剧情整体考虑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