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篇

鲍勃·派克创新性培训技术EAT模式的结构和运用本文为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于学校整体发展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18YJA880014)、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科研重点项目“基于学校整体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2018JKZ017)的阶段性成果。

杜德栎杜德栎,嘉应学院教师专业发展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

做好职后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科教学论教师既是在校师范生的主要教师,又是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师资的主力军。因此,根据中小学教师的特点,系统设计教师培训项目和采用高效的培训方法进行培训,是增强培训效果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美国鲍勃·派克的创新性培训技术EAT模式是目前学界公认可以提高成人培训效果的最有效模式。笔者现结合自我培训实践,就创新性培训技术EAT模式谈些自己的认识,以利大家借鉴和运用。

一、鲍勃·派克及创新性培训技术EAT模式的产生

(一)鲍勃·派克简介

鲍勃·派克,美国著名的培训师,培训界公认的思想大师,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STD)专业团体分会主任和全国理事会成员。1969年,派克开始在商业、工业、政府部门以及其他行业中开展职业培训项目。作为国际创造性培训技术公司总裁、组织资源协会主席,派克每年主持的研讨会超过150场,主题涉及领导力、态度、激励、沟通、决策、问题解决、个人与组织效率、冲突管理、团队建设和生产力管理等。自1980年起,派克先后被列入“美国中西部名人录”和“美国金融、工业界名人录”。

近年来,全球参与派克创新性培训技术研讨会的培训师超过5万名。作为一名顾问,他与诸多公司合作进行员工培训,其中包括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普强药厂(Upjohn)、美国贺曼贺卡公司(Hallmark Cards)、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公共服务电力和天然气公司(PSE&G)、壳牌石油公司(Shell Oil)等。派克主编了《重构学习体验——以学员为中心的创新性培训技术》《创意培训技术通讯》《创造性培训技术手册》等21本著作,并为《培训杂志》《人事管理者》《自身发展期刊》等刊物撰写文章。鲍勃·派克.重构学习体验——以学员为中心的创新性培训技术[M].孙波,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319-320.

(二)创新性培训技术EAT模式产生的原因

1.对培训目的的再认识

“培训不是关注学员知道了什么,而是关注学员知道了这些内容后,可以做什么。”鲍勃·派克.重构学习体验——以学员为中心的创新性培训技术[M].孙波,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8.任何培训项目的目的都在于产生结果,带来社会效益。人们参加培训的真正目的是比培训前更加有效地工作。只有那些能够使培训者增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甚至转变工作态度和专业理念的培训,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培训。其本质在于建立一个“以学员为中心,以讲师为引导”的学习过程。鲍勃·派克.重构学习体验——以学员为中心的创新性培训技术[M].孙波,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20.

2.对培训对象——成人学习特征的认识

派克认为,成人学习与孩童学习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成人本身是具有一定学习经验和生活基础的;而孩童相比之下则更像一张白纸,等待老师带领他们进入学习的新领域、新世界。所以,在成人教学中,我们必须采用体验式教学,让培训者能够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人生感悟与培训内容紧密联系,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果。

3.体验学习的理论基础

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体验式学习和具身认知对培训产生了极大影响,为创新性培训技术EAT模式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体验式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开展需要结合实践与反思才能获得期望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需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即可。而体验式学习则要求学习者发挥主动精神,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并认为没有这种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也不能理解、运用和内化知识,更谈不上完成学习过程。

具身认知是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的认知。生理体验“激活”心理感觉,反之亦然。简言之,就是人在开心的时候会微笑,微笑又会让人变得更开心。“具身认知的研究纲领强调的是身体在有机体认知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它同传统认知主义视身体仅为刺激的感受器和行为的效应器的观点截然不同,它赋予身体在认知的塑造中以一种枢轴的作用和决定性的意义,在认知的解释中提高身体及其活动的重要程度。具身认知理论将身体再次纳入认知过程中,并强调身体、认知和环境的互动融合,为改善员工培训现状、增强培训效果提供了创新且适切的理论背景。叶浩生.身体与学习: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J].教育研究,2015(4):104-113.

二、创新性培训技术EAT模式的结构

(一)创新性培训技术EAT模式的概念

EAT是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experience(体验)、awareness(认知)和theory(理论)。EAT模式是创新性培训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成人特有的学习模式之上的。所以,在成人教学中,创新性培训技术更倾向于采用体验式教学。培训师在培训中不能仅仅照本宣科,而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深度加工,采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来激活培训知识点与成人本身具有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使学员从中产生新的感悟,做到对知识的“善喻”。这个时候,培训师再通过讲解相关理论或者知识点,帮助学员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产生的意识和感悟,从而提升学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落实培训内容的意愿,并最终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实现“知道了这些内容后,可以做什么”的目标。

EAT模式与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密切相关。众所周知,在管理和日常生活中,要激发一个人去行动是十分困难的。事实上,我们(外界)无法激励任何人。所有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有其自身的内部动机,都是以自己为出发点,而不是受别人影响。在EAT模式的培训下,学员学到的新知识其实是从本身就具有的经验中感悟和提取出来的,并在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之下形成。这样得到的知识,比起传统填鸭式教育模式下所教授的知识,对于学员来讲自然更容易吸收和接受。这也是创新性培训技术强调“人不和自己的数据争辩”的缘由。鲍勃·派克.重构学习体验——以学员为中心的创新性培训技术[M].孙波,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55.

图1 人类学习的自然步骤——EAT模式

(二)创新性培训技术EAT模式的变式

EAT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针对成人本身具有的学习经验,在培训时突出创设体验活动激活学员的认知过程。但我们也发现很多学员对EAT模式提出疑问——“老师,我们承认EAT模式更贴近成人的学习模式,但是我们认为这种模式是有局限性的。假设我们要教学生解一道奥数题,如果我们不事先告诉他这道题应该运用的公式,就让他直接去体验解题的话,有的学生可能一辈子也解不出来。”如何解决EAT模式在实践运用中的局限性,派克在其著作《重构学习体验——以学员为中心的创新性培训技术》中对此做了分情况讨论,提出在EAT模式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建立TEA模式和ETA模式,我们将这两种模式称为EAT模式的变式。

变式一:TEA模式。如前所述,EAT模式是建立在成人已经具有相关学习经验的假设之上的。在这种情况下,从学员本身的学习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激发他们形成新的感悟,并进一步强化成理论知识,无疑是更有效率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成人也会有对某一主题毫无接触或者了解的时候。这时,成人等同于一名孩童,是“长着高大身躯的小宝宝”,等待着老师帮助他在白纸上建立起最初的方法和知识。鲍勃·派克.重构学习体验——以学员为中心的创新性培训技术[M].孙波,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55.这种情况下,派克提倡用TEA模式,即先引入一些理论(theory),然后再给他们创造一些体验(experience),以便他们最终形成新的认知(awareness)。这一模式可以被广泛应用于职业指导与辅导当中。对于新教师,校长首先要他们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为他们引入最初的师德修炼方法和理论;其次,新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按照校长的指导进行实践,体验校长教给他们的东西;最后,新教师从校长的反馈中得出对自己的认知,认识到自己与标准的差距,并找出可以着手改善的地方。所以,创新性培训技术并不是一味推崇EAT模式,而忽视了成人学习的其他情形。在不同的培训情景之下,对于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策略,挑选更加适合学习者的培训模式,才是创新性培训技术的终极目的。

变式二:ETA模式。ETA模式,即教学中先给学员一定的体验(experience),然后告诉他们体验背后的道理(theory),最后帮助学员提炼和产生新的认知(awareness)。如在教学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时,我们可以先让学员观看“鱼牛故事”动画,体验湖中小鱼根据自己的生命体验建构“牛”的认识的过程。

学员自然会思考:“为什么湖中小鱼会形成一个长着胡须、鳞甲、鱼鳍和尾巴的牛的认知?”这一体验激发了学员的求知欲,这时教师再开始系统介绍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指出“建构主义理论也译作结构主义理论(structivism),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该理论认为图式(schema)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基本方式,或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一般要经历同化、顺应和平衡三个过程”。

在学员对建构主义理论有了初步的基本认识后,教师再进一步深入讲授图式、同化、顺应、平衡等具体问题,引导学员对建构主义理论形成理解,让学员产生新的认知。

以上就是ETA模式的操作程序。在实际教学中,培训师如果按照这个程序去操作,可以增强培训效果。

三、创新性培训技术EAT模式运用的步骤和方法

(一)创新性培训技术EAT模式运用的步骤

运用创新性培训技术EAT模式进行培训时,要针对自己要讲的主题和学员学情,首先做好课程设计。其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梳理知识点。培训师要明确所讲的内容,并梳理所有要传达给学员的知识点,并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确定总授课时间、培训目标。

第二步,设计活动让学员参与。培训师需用20分钟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一个EAT体验模型的教学活动,从而让培训师与学员之间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这是运用该模式的关键。

第三步,复习检测,反思巩固。根据前两步的结果,为每一个知识点规划在培训结束前如何复习,从而对学习目标以各种方式进行检测,并进一步反思和总结。

(二)创新性培训技术EAT模式运用的主要方法

针对多年对“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发展研究”这门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实践,运用EAT体验模型,主要从体验、认知和理论三个维度来促进学员和教师的互动,从而增强学员积极参与学习的效果。

(1)体验。体验是学员的一段活动经历,它需要学员的积极参与,甚至是全身心投入,把自己当作体验的主体,而不是旁观者、评论者。设计学员的“体验”,关键是用学员的真实感受刺激他们思考。体验不一定是一个游戏或者体验活动,只要能让学员行动起来,或者学会观察任何一个有意义的活动,如动画、故事、演示等,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好的“体验”。

(2)认知。认知是促使学员体验升华的关键,它是对体验活动的总结和归纳,可以通过讨论和交流等方式,鼓励学员更多地开口总结和提炼。

(3)理论。理论是教师想通过体验活动带给学员的知识点和技能,也是教师讲述该知识点所做的“画龙点睛”之笔。

调动学员参与体验、主动思考,常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

(1)头脑风暴法。让所有学员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思想,激发创意思想。

(2)分组讨论法。对所有学员进行分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达到小组成员主动互助学习的目的。

(3)提问法。提问法是指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对知识点进行提问,让所有学员来回答的一种方式。教师在运用提问法时,可以采用开放式提问、限定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等方法,也可以实行抢答。

(4)游戏激励法。根据所讲主题,设计游戏活动,通过让学员参与游戏,体验授课主题的含义。

(5)猜谜活动。通过设计与主题相关的谜题,来刺激学员积极思考,出乎意料的答案会让学员有机会通过讨论分析出知识点。

(6)模型展现活动。在培训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类模型(比如曲线、四个象限等)来说明知识点。为了让学员更深入地理解,我们不妨在地上画出和所说明的曲线或象限一样的图形。

比如,在课程设计与开发培训中,我们会介绍几种不同类型的学习风格,并在地上画出标尺(见图2),在解释完信息型与实践型的概念以后,请学员思考自己的学习习惯,并找到对应的位置,排列站好。这样,学员能清晰地看到其他学员都属于什么类型,会觉得这种排列非常有趣。随后,教师会请临近的学员讨论自己偏好的教师风格、学习习惯等。这样可以让学员站起来、动起来,既活动了身体,也活跃了思维。

图2 画在地上的标尺

(7)填写活动。一般来说,学员非常喜欢一些简单的填写活动,比如填空、连线、分类、走迷宫等。如果某些部分的知识点讲述起来有点枯燥,不妨安排一些小的填写活动,以吸引学员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