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收入分布影响消费的理论基础

基于上述对西方经典消费理论的分析可以发现,收入分布变迁的消费市场效应产生的微观基础其实源于存在着偏好不同的异质性消费群体,另外一个收获是通过储蓄的消费模型明确了收入分布变迁对消费存在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解释收入分布变迁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微观经济机制,接下来考虑从不同组群的储蓄倾向入手,考察不同收入组群的消费倾向差异,分析收入分布变迁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机制。在这一思路下,其实含有如下假设:居民的消费动机是一致的,均是为了获得即时效应,而储蓄动机则不同。对于储蓄动机,使用经济学家通常考虑的生命周期动机、遗赠动机和预防性动机这三种。要分析不同收入水平群体的消费行为及其市场需求,首先需要了解其不同储蓄动机的强度。

另外,居民只有当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选择储蓄,于是Musgrave(1980)把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维持基本生活收入(Subsistence Income),另一部分是超额收入,前者基本全部用于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支出,对消费起作用的其实是超额的部分,基本生活收入用Y0表示。所以,当收入小于Y0时,居民根本无力进行储蓄,只有当收入高于Y0时,居民才会选择储蓄。而且3种储蓄动机的强度不同,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储蓄的数量也会有差异。

首先,分析生命周期储蓄。生命周期储蓄是生命周期假说下居民为退休以后的养老而进行的储蓄,在标准的生命周期假说下,居民依据其一生的收入W来安排自己的消费,其最终的消费路径Ct)表达式为:

Ct)=C0egtW=ϕegtWg≡(r-p)/δ

其中rpδ等参数的含义此处不再详述。由上式可知边际消费倾向为:

MPC=dC(·)/dW=ϕegt

这表明无论W有多大,均不影响消费倾向,在标准生命周期假说下仅存在生命周期储蓄,故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会把相同比例的收入用作生命周期储蓄,设这一比例为k

其次,分析遗赠储蓄。遗赠储蓄倾向较容易理解,人们的效用除了与自己的消费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子孙的福利有关,所以居民均有把部分财产留给子孙的遗赠储蓄动机,而且一般来说其与收入水平正相关,收入越高的居民,其遗赠部分的比重就会越大。如图2-1所示,横轴为收入Y,纵轴为平均遗赠倾向bb0表示收入低于维持基本生活收入Y0时的最低遗赠倾向。

图2-1 遗赠储蓄倾向和收入的关系

最后,分析预防性储蓄。预防性储蓄比较复杂,一方面,金融门槛的存在使得穷人更容易受流动性约束的影响;另一方面,富人具有较强的理财能力,其对收入的分配更为合理,风险也较低。因此,预防性储蓄倾向和收入的关系很有可能如图2-2所示,跨过Y0后呈现逐步递减的趋势。其中p为预防性储蓄倾向,p0则为处于维持基本生活收入阶层的居民的预防性储蓄,但比例应该很小,接近0。

图2-2 预防储蓄倾向和收入的关系

TS表示总储蓄倾向,则:

TS=b+pTS<1

且对于YY0,易得:

根据上述两式,则可知:

说明总储蓄倾向TS在收入的极大处和极小处都很大,接近于(1-k),所以,图2-1和图2-2叠加后的结果如图2-3所示。

图2-3 储蓄倾向与收入水平的关联性

图2-3的结果显示,总储蓄倾向随收入变化的曲线是一条马鞍线,而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TS应该是一条向上倾斜的单调曲线,遗赠和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加入,使得这一单调关系被打破。若把收入按从低到高分出4个收入组群,则对应的储蓄倾向如图2-4所示。

图2-4 不同收入组群的储蓄倾向差异

依据消费和储蓄的互补关系,可知消费倾向为(1-TS),于是借助图2-4的结果可做以下分析。第一,YY0,处于该组群的居民几乎将其所有收入都用于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储蓄倾向极低,具有很高的消费倾向,但这是低级的、被动的高消费。第二,Y0YY1,该组居民具有较高的储蓄倾向和较低的消费倾向,其额外的收入大部分转化为预防性储蓄,以规避未来的风险,但是其消费潜力很大,随着收入的提高,其消费支出的比重会逐渐增加。第三,Y1YY2,该组居民的平均储蓄倾向最低,故其对应的平均消费倾向应最高。此外,该组的TS曲线先降后升,在其内部存在一个拐点Y*,在此处储蓄倾向最低,消费倾向最大。第四,YY2,该组群的储蓄倾向会由于遗赠动机的加强而逐渐升高,消费倾向进而走低。另外,该阶层居民具有较高的财富积累水平,其对一般商品甚至对汽车等高档商品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消费热情不高。

至此,本节基于居民不同的储蓄动机分析了不同收入组群的消费倾向差异,这其实已打破了以往“代表性消费者”的约束,形成了收入分布变迁的消费市场效应产生的微观基础,也是收入分布变迁对消费影响的微观机制。例如,当总收入一定时,收入分布变迁若使得介于Y1Y2的群体规模趋于壮大,或者收入分布变迁使得该组群的收入水平提高,则收入分布变迁便是向着有利于扩大消费的趋势发展,否则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