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尼西亚发展报告(2018)
- 孙晓萌 傅聪聪主编
- 746字
- 2025-04-08 20:06:48
一 多元社会与“潘查希拉”
印尼社会具有多元族群。全国共有数百个部族,其中爪哇族人口占45%、巽他族占14%、马都拉族占7.5%、马来族占7.5%。部族语言共有200多种,官方语言为印尼语。全国约8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3.6%的人口信奉天主教,其余的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3]此外,印尼地域辽阔,东西跨度较大,但人口和资源主要集中在爪哇岛。
在族群和文化多样的印尼,国家如何实现团结统一、社会如何实现和谐发展是历届领导人都极为关注的问题。早在1945年6月1日,印尼领导人苏加诺就在“印尼独立筹备调查委员会”大会上发表演讲,提出了著名的“潘查希拉”原则,以探索印尼的和谐发展之道。1945年8月印尼独立,颁布《1945年宪法》。《1945年宪法》将“潘查希拉”上升为印尼的立国基础。8月18日,“潘查希拉”首次被明确为国家的指导思想。[4]但在《1945年宪法》中,“潘查希拉”的顺序和内容发生了些许变化,改为信仰神道、人道主义、印尼的团结和统一、在代表和协商制度下以明智决策为导向的民主、为了全印尼人民的社会正义。此后,“潘查希拉”原则又经过几次调整,延续至今,其内容(按顺序)为信仰神道、公正文明的人道主义、印尼的团结和统一、在代表和协商制度下以明智决策为导向的民主、为了全印尼人民的社会正义。其中,信仰神道是“潘查希拉”的首要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仰并敬畏唯一的真主;二是各教派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实现和谐的生活;三是互相尊重按宗教信仰履行仪式的自由,不把宗教信仰强加于他人。印尼的团结和统一原则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利益和安全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二是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乐于奉献;三是热爱祖国和民族;四是民族和祖国是印尼的自豪感来源;五是为了殊途同归的民族团结和统一而促进彼此间的交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