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体沙盘心理技术:过程、策略与技巧
- 于晶 李鑫蕾 邵功铭编著
- 1109字
- 2025-04-21 17:25:20
二、坚持“四不二重”,保证“自由且受保护”
卡尔夫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自由且受保护”的理念,这既是沙盘工作的操作要点,同时也是沙盘师与参与者建立关系的方向与目的。
各个心理流派都强调咨访关系的重要性,特别是人本主义学派罗杰斯认为,咨访关系的建立相对于技术应用更重要。团体沙盘心理技术的工作重心在于无意识。无意识是由那些不被意识所觉察的、由许多被遗忘的欲望所组成的内容。无意识并非是一潭死水,而有的时候如洪水般暴发,对人的性格和行为施加压力和影响。研究认为,具有能动作用的无意识总是力求得到满足而上升到意识领域,并作为人的动力基础,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如果我们能认识这些无意识暴发的规律,就会降低无意识对我们的影响。而想认识这些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未知的无意识,更需要有一个能让人敢于自由表达的、安静的、安全的环境,以及一个能够承接一切的温暖容器,让参与者慢慢感受和认识自己的无意识,使无意识转化为意识,扩大意识的容器,促进心理的转变与成长。
芭芭拉·A.特纳认为,在适当的条件下,这种先天的自我治愈能力以及向自我整合的自我成长趋势就会被激活。芭芭拉所指的“适当的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求沙盘师营造一个自由且受保护的空间,让参与者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无意识的心灵内容。因此,我们在团体沙盘心理技术工作中提出了“不分析、不解释、不评价、不判断,重感受、重陪伴”的“四不二重”工作原则,以使卡尔夫的“自由且受保护”的理念具有可操作性。这不仅体现在有声语言上,也要体现在无声的非语言上及心灵上。沙盘师在沙盘工作中遵循“四不二重”原则会给予参与者关爱与陪伴,对他们表达的无意识的心灵内容进行小心翼翼的聆听,聆听到的也许是参与者或多或少的有声语言,也许是非常细微的无声语言。沙盘师切记,在沙盘工作室里的所有都可视为表达。在聆听的过程中,沙盘师要默默地欣赏,使参与者有勇气表达他曾经的经历与感受,沙盘师要跟着他的脚步或急或缓地前行。单个沙盘画面只是代表了心灵转化的长期过程中的某个阶段,而这一转化的过程绝不能被解释干扰或阻碍。在最初的非言语和非解释性的阶段,沙盘师持有一种保护的、支持的、非言语的和理解的态度,他把所有注意力都完全集中在接受分析者的转化过程上,把自己对心灵的自我治愈过程的信心传达给接受分析者,是通过他作为一个沙盘师的存在,而不是通过他所说的话。我们在工作中任何的分析、解释、评价、判断都可能带有我们的主观臆断。因此,沙盘师要用心陪伴,真诚地关注参与者的个人问题,不带有批判性的态度,不反对或赞成,仅仅去接纳和守护。这种无条件的尊重与支持,使沙盘师能与参与者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关系,陪伴着参与者来感受他自己的无意识,并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