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宗孝明皇帝,名诩,乃世宗宣武皇帝的第二个儿子,其母为胡充华。永平三年三月丙戌日,皇帝于宣光殿的东北方诞生,诞生之时,光芒照亮了庭院,似有祥瑞之兆。延昌元年十月乙亥日,被册立为皇太子。
延昌四年春正月丁巳夜,年仅数岁的他登上皇位,肩负起国家的重任。戊午日,新帝大赦天下,向四海传达出宽仁之意,期望能给天下百姓带来新的希望。己未日,下令征回西征东防的各路军队,使士兵得以休养生息,也显示出对局势的重新考量。庚申日,诏令太保、高阳王元雍入住西柏堂,决断各项政务,又任命任城王元澄为尚书令,百官皆需听从这两位王爷的指令,以稳定朝廷局势。己巳日,勿吉、达般、地豆和、尼步伽、拔但、佐越费实等诸多远方之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表达对新帝登基的祝贺与对北魏的尊崇。
二月庚辰日,尊奉皇后高氏为皇太后,确立其在后宫的尊崇地位。辛巳日,司徒高肇回到京师,因获罪被赐死,这一举措在朝廷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彰显了新政权对违法者的惩处决心。萧衍的宁州刺史任太洪率领部众侵犯关城,益州长史成兴孙奋力迎战,成功将其击败,维护了边境的安宁。癸未日,太保、高阳王元雍进位为太傅并兼任太尉,司空、清河王元怿升任司徒,骠骑大将军、广平王怀则被任命为司空,朝廷的重要职位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统治需求。己亥日,尊胡充华为皇太妃,胡氏在宫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宕昌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加强了与北魏的友好往来。三月甲辰初一,皇太后高氏出家为尼,迁居至金墉城,这一转变在宫廷内外引发诸多议论。丙辰日,诏令晋升宫廷官员的职位一级,以激励他们更好地为朝廷效力。此前,萧衍在浮山筑堰堵塞淮河,企图给扬州、徐州带来危害,朝廷诏令平南将军杨大眼前往讨伐。乙丑日,又晋升文武群臣的职位一级,以彰显新帝对臣下的恩宠。
夏季四月,梁州刺史薛怀古在沮水大破反叛的氐人,有力地维护了地方的稳定与秩序。五月甲寅日,南秦州刺史崔暹成功击破氐族贼寇,解除了对武兴的围困,使得当地百姓得以重归安宁。六月,沙门法庆在冀州聚众造反,他杀害了阜城令,还自称大乘,这场叛乱给当地的社会秩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秋季七月癸卯日,蠕蠕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保持着与北魏的友好关系。丁未日,诏令暂授右光禄大夫元遥为征北大将军,命其率军攻打讨伐法庆,以平定冀州的叛乱。宕昌国再次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八月乙亥日,领军于忠假传诏书,诛杀了左仆射郭祚、尚书裴植,并免去了太傅、领太尉、高阳王元雍的官职,让他以王爷的身份返回府邸,这一系列事件使得朝廷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微妙。丙子日,尊皇太妃为皇太后,胡太后正式走上政治舞台。己卯日,吐谷浑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庚辰日,萧衍的定州刺史田超秀率领三千部众请求归降北魏,壮大了北魏的势力。戊子日,皇帝前往宣光殿朝见皇太后,随后大赦天下,展现出母子和睦以及新政权对天下的宽厚之意。己丑日,司徒、清河王元怿进位为太傅并兼任太尉;司空、广平王怀晋升为太保并兼任司徒;骠骑大将军、任城王元澄被任命为司空,朝廷的权力格局再次发生变化。庚寅日,车骑大将军于忠被任命为尚书令,特进崔光被授予车骑大将军,并加授仪同三司,他们在朝廷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壬辰日,恢复前江阳王元继的封国;让济南王元彧恢复先前的封爵,成为临淮王。群臣上奏请求皇太后临朝听政,处理国家大事。
九月乙巳日,皇太后开始亲自处理各种政务。她下诏说:“高祖改革礼制,成就了太平之治,他的恩泽至今仍惠及百姓。世宗继承宏大的基业,圣德昭著,远播四方。我以年幼之身,担当起这皇位的重任,这宏大的基业如此重要,让我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王公大臣、各级官员,皆受先朝的知遇之恩,往日便享受着荣耀与恩宠,如今应各自勤勉努力,共同使世道安康,齐心协力,竭诚辅佐,以弥补我的不足。那些怀藏道义隐居山林、隐藏踪迹于筑墙劳作之中、在山间栖息、在谷中饮水、能顺应时势屈伸的贤才,应当广泛地给予赏赐,使他们能为国家效力。若有能直言进谏、拯救世道、有益于时局之人,各地应及时上报,我定当破格任用。对于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要表彰他们的家门,以彰显他们的美德。年高孤独、无法自谋生计之人,要赐予粟米和布帛以赡养他们。若有人因饥荒失去生计、亲属流离失所,甚至有出卖子女成为仆隶的情况,都应让他们各自回归团聚。近来冀州尚未平定,徐州一带又遭受贼寇侵扰,将领和士兵们长期辛劳,疲惫不堪,应派人前去抚慰,赐予衣物和马匹。沿边州镇的将士们,他们捍卫边疆劳苦功高,北方的酋长和百姓,是我们北方所倚重的力量,也应给予犒劳赏赐,以符合他们的心意。若有先朝的旧事被搁置未办、近来的一些习惯做法不符合规矩的,都可以详细上奏,我会加以审阅裁决。若有对时局有益、有利于治理国家且不拘泥于常规制度的举措,自当依照另外的条例处理。大家要明确地相互申明约束,以符合我的心意。”甲寅日,征北将军元遥大破叛军,斩杀法庆及叛军首领百余人,并将他们的首级传送到京师,冀州的叛乱得以平定。安定王元燮不幸去世。庚申日,高昌、库莫奚、契丹等国一同派遣使者前来朝贡。萧衍的将领赵祖悦袭击并占据了硖石。癸亥日,诏令定州刺史崔亮暂代镇南将军,率领各位将领前去讨伐;任命冀州刺史萧宝夤为镇东将军,驻扎在淮堰。戊辰日,邓至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冬季十月庚午初一,勿吉国进贡楛矢。壬午日,高丽、吐谷浑国同时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乙酉日,任命安定公胡国珍为中书监、仪同三司,胡氏家族的势力在朝廷中进一步得以提升。甲午日,萧衍的弘化太守杜桂率领全郡归附北魏。十二月辛丑日,任命高阳王元雍为太师,赋予他更高的地位和职责。己酉日,镇南将军崔亮击败赵祖悦,随后包围了硖石。丁卯日,皇帝和皇太后一同前往拜谒景陵,缅怀先帝。高车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彰显了北魏在当时的影响力和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熙平元年(公元516年)春正月戊辰朔日,朝廷大赦天下,更改年号,万象更新,意在向天下臣民展示新的气象与希望。荆沔都督元志勇猛作战,大破萧衍的军队,斩杀了其恒农太守王世定等人,这一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军心,彰显了北魏的军威。随后,朝廷任命吏部尚书李平为镇军大将军兼尚书右仆射,担任行台之职,负责节度讨伐硖石的各路军队,统筹作战事宜,以期彻底解决硖石之患。
二月乙巳日,镇东将军萧宝夤在淮北地区大破萧衍的军队,进一步巩固了北魏在边境的优势地位。癸亥日,朝廷初次允许秀才进行对策考试,对于成绩在中上等以上的秀才,给予相应的官职叙用,为选拔人才开辟了新的途径。乙丑日,镇南将军崔亮、镇军将军李平等人齐心协力,成功攻克硖石,斩杀了萧衍的豫州刺史赵祖悦,并将其首级传送至京师,同时将敌军全部俘获。这个月,吐谷浑、宕昌、邓至等周边诸国纷纷派遣使者前来朝贡,显示出北魏在当时的强大影响力和威望,各国皆愿与之交好。
三月辛未日,朝廷以扬州刺史李崇战功赫赫,将其晋升为骠骑将军、仪同三司,给予他更高的荣誉和地位。壬辰日,朝廷将在硖石俘获的敌军分配赏赐给百官,这一举措既彰显了胜利的成果,也对百官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夏季四月戊戌日,由于瀛州百姓遭遇饥荒,生活陷入困境,朝廷立即打开粮仓进行赈济抚恤,以解百姓燃眉之急。高昌、阴平国也在此时派遣使者前来朝献,表达对北魏的友好之情。五月丁卯朔日,皇帝下诏说:“炎热干旱已持续多日,禾苗庄稼都已枯萎憔悴,虽然近来有小雨降下,但仍未充分滋润土地。晚种的作物无法正常生长,让人满心忧虑,这是我的责任,我应当更加勤勉自励。尚书可以整顿和体恤监狱中的事务,审查其中是否存在冤屈积压的案件,衡量案件的轻重缓急,将情况随时上奏,不要让任何一个人心中有怨言,以免损伤天地间的和气。土木工程等劳作,暂且全部停止,鼓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减少不必要的事务,让大家全力投入到田间劳作中。希望不久后能有充沛的雨水降临,迎来丰收之年。”萧衍的衡州刺史张齐侵犯益州,朝廷再次任命傅竖眼为益州刺史前去讨伐,傅竖眼不负众望,多次大破贼军,还斩杀了贼将任太洪,成功保卫了益州的安全。庚午日,皇帝下诏将华林园中的野兽放归到山林草泽之中,展现出对自然生态的关注。丙戌日,吐谷浑派遣使者前来朝献,延续了与北魏的友好往来。
秋季七月庚午日,朝廷重申禁止杀牛的禁令,以保护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丙子日,皇帝下诏,凡是出征硖石的兵士,免除一年的租赋,以此来犒劳他们的辛劳和付出。傅竖眼再次大破张齐,张齐见势不妙,仓皇遁走。乙酉日,高昌国派遣使者前来朝献,加强了双方的交流。八月乙巳日,朝廷任命侍中、中书监、仪同三司、安定郡开国公胡国珍为都督雍泾岐华东秦豳六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赋予他重要的军事和行政权力。丙午日,皇帝下诏说:“古代的先贤和圣明君主,他们的道德学问冠绝天下,仁爱之风和盛德之事,在史书典籍中熠熠生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的更迭,他们的陵墓如今已被荒草覆盖,许多古代帝王的陵墓,也常常被践踏。可以明确敕令各地,凡是有帝王的坟陵,其四面各五十步范围内,禁止耕种。”宕昌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表达对北魏的尊崇。九月丁丑日,淮堰突然决破,萧衍沿淮河一带的城戍和村落中,十余万人口都被洪水卷入大海,造成了一场巨大的灾难。十二月癸巳日,皇帝下诏,要求对洛阳、河阴以及各官署中的杂役人员进行排查,对于那些年满七十岁以上、鳏寡贫困无法自谋生计的人,以及年纪虽轻但患有严重疾病、长期残废、穷苦不堪的人,要认真核实并详细列出名单上奏朝廷,以便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
熙平二年(公元517年)春正月,大乘教的残余贼寇再次聚集起来,攻打瀛州。瀛州刺史宇文福迅速组织力量进行讨伐,成功将其平定,维护了当地的社会稳定。甲戌日,朝廷大赦天下,希望能借此安抚民心,让国家走向安宁。戊子日,勿吉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保持了与北魏的友好关系。庚寅日,皇帝下诏派遣大使巡视四方,了解百姓的疾苦,抚恤孤寡之人,考核官员的贤愚,决定他们的升降。同时又下诏说:“选拔官吏任用人才,关键在于得到有才能的人,要广泛地寻求那些隐居遁世的贤才,共同治理国家。各州镇的城墙和护城河,都要修缮加固,使其更加坚固。对于斋会等聚集活动,要严格纠察其中的妖言惑众和喧闹不法行为。监狱都要建造房屋,刑具要尽量做到轻便小巧。对于那些手艺精巧却四处游荡的人,不能让他们隐藏起来。绢布缯彩等物品,其长短要符合规定的样式。对于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军阶的人,要全部予以淘汰。对于户籍登记不实的情况,要普遍进行纠察核实,允许他们自首,若有逃避或违抗的,要加重处罚。”皇帝还下诏让中尉元匡考定权衡标准,以规范度量衡。癸丑日,地伏罗、罽宾国一同派遣使者前来朝献。
二月庚子日,契丹、邓至、宕昌等国派遣使者前来朝献,彰显了北魏在外交上的影响力。丁未日,朝廷封御史中尉元匡为东平王,给予他更高的爵位和地位。三月甲戌日,吐谷浑国派遣使者前来朝献。丁亥日,太保、领司徒、广平王怀不幸薨逝,朝廷上下皆感悲痛。
夏季四月甲午日,高丽、波斯、疏勒、嚈哒等国派遣使者前来朝献,各国使者纷至沓来,展现了北魏与周边国家广泛的交流与往来。丁酉日,皇帝下诏,对于京尹所管辖范围内,年满百岁以上的老人赐给大郡的板职,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赐给小郡的板职,以此来表示对老年人的尊崇和照顾。戊申日,朝廷任命中书监、开府仪同三司胡国珍为司徒公,特进、汝南王悦为中书监、仪同三司,对朝廷的重要官职进行了调整。乙卯日,皇太后前往伊阙石窟寺游览,当天便返回宫中。安定王超改封为北平王,其爵位和身份发生了变化。五月辛酉日,皇帝下诏说:“扬州硖石、荆山、新淮、酂城等地在战争中阵亡的兵士,要追发给他们收敛尸体的财物,免除其家中一户五年的赋税;如果没有妻子儿女的,免除其家中一人两年的赋税。身上受三处创伤的,赏赐一级官阶;即使只受一处创伤但四肢残废的,也同样给予这种赏赐。”庚辰日,朝廷重申禁止研习天文的禁令,凡是违反的人以死刑论处,以维护朝廷对某些特殊领域的管控。乙酉日,邓至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秋季七月乙丑日,地伏罗、罽宾国再次派遣使者前来朝献,进一步加强了与北魏的友好关系。乙亥日,中书监、仪同三司、汝南王悦因杀人获罪被免去官职,以王爷的身份返回府邸,这一事件在朝廷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己巳日,皇帝前往太庙举行祭祀仪式,以缅怀先祖,祈求国家平安昌盛。八月戊戌日,皇帝在显阳殿宴请自太祖以来宗室中年龄在十五岁以上的人,以家族之礼相待,增进宗室之间的感情。己亥日,皇帝下诏,规定庶族子弟年龄未满十五岁的,不得入朝为官,以此来规范官员的选拔和任用。皇帝还下诏说:“我大魏开国以来,道德超越了周朝和汉朝,先后定都两座都城,德泽昌盛,历经百余年。虽然皇室子孙繁衍众多,亲族贤才辈出,但仍有一些人屈居平凡,身着布衣隐居于陋巷之中,这并非是所谓的广泛任用皇族亲族,以护卫王室的做法。如今可以依据与皇室世系的远近,将他们叙列于相应的职位。”庚子日,皇帝下诏让咸阳、京兆二王的子女重新附属宗室籍,恢复他们在宗室中的地位。壬寅日,吐谷浑国派遣使者前来朝献。丁未日,皇帝下诏让侍中、太师、高阳王雍进入门下省,参与决断尚书省上奏的事务,赋予他重要的权力。己酉日,契丹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九月辛酉日,吐谷浑国再次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丙寅日,皇帝下诏说:“考察诉讼、审理冤屈,实在是为政的首要任务;亲自听取和审阅案件,是让百姓信任的根本所在。近来我在居丧期间,治理的纲纪未能振作,监狱中积压的案件繁多,百姓的嗟叹和上诉之声屡屡听闻,虽然有相关的部门负责,但常常存在诬陷和壅塞的情况。我德行浅薄,对此深感怜悯和感慨。从本月望日起,我将暂时出城,亲自受理那些积压的冤屈案件。主管部门可以将此事向远近各地宣告,让大家都知晓。”这个月,朝廷下令修筑青、齐、兖、泾、平、营、肆七州所治的东阳、历城、瑕丘、平凉、肥如、和龙、九原七座城池,以加强地方的防御和治理。
冬季十月庚寅日,由于幽、冀、沧、瀛四州发生严重饥荒,百姓生活陷入绝境,朝廷派遣尚书长孙稚,兼尚书邓羡、元纂等人前去巡抚百姓,打开粮仓进行赈济抚恤,以缓解饥荒带来的灾难。丁酉日,勿吉国进贡楛矢。戊戌日,由于光州也遭遇饥荒,朝廷派遣使者前去赈济抚恤。乙卯日,皇帝下诏说:“北京(平城)是国家的根基所在,是帝业的发源地,南迁至今已二十年,仍有一些人留在那里。他们怀念故土,乐于旧居,无法自行离开,如果是还没有南迁的人,都可以听任他们继续留在原地,安居乐业,拥有永久的产业。对于那些有才能技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会另外征召任用,不在此例。周朝的子孙,汉朝的刘姓家族,遍布海内,都繁衍昌盛,难道会局限于南北千里的范围吗?”十一月甲子日,萧衍的平西将军、巴州刺史牟汉宠派遣使者请求归降北魏。十二月丁未日,蠕蠕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神龟元年(公元518年)春正月甲子日,皇帝下诏封氐族酋长杨定为阴平王,意在安抚氐族势力,维护边境地区的稳定。丙寅日,将特进、江阳王继任命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给予他更高的官职和荣耀,使其能更好地为朝廷效力。壬申日,皇帝下诏说:“我年幼无知,继承皇位治理天下,然而政治之道尚未昌明,百姓所遭受的疾苦,未能及时加以记录和抚恤。我日夜心怀怜悯感慨之情,即使在睡梦中也深深挂念着百姓的困苦。看着那些年事已高的老人,为他们的艰难处境而悲伤。如今规定,京畿地区年满百岁以上的老人赐予大郡的板职,九十岁以上的赐予小郡的板职,八十岁以上的赐予大县的板职,七十岁以上的赐予小县的板职;各州的百姓中,百岁以上的赐予小郡的板职,九十岁以上的赐予小县的板职,八十岁以上的赐予中县的板职;对于那些鳏寡孤独、无法自谋生计的人,赐予五斛粟米、二匹布帛,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庚辰日,皇帝下诏指出,由于一些杂役之户有人冒充混入清流之中,因此规定各地在职的官员都要五人相互担保,如果没有人愿意担保的,就剥夺其官职,让其恢复杂役身份,以此来整顿官场秩序。乙酉日,加授特进、汝南王悦为仪同三司,提升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就在此时,秦州的羌人发动反叛,局势变得紧张起来。同时,幽州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百姓因饥饿而死亡的人数多达三千七百九十九人,皇帝诏令刺史赵邕打开粮仓进行赈济抚恤,以缓解百姓的苦难。
二月戊申日,嚈哒、高丽、勿吉、吐谷浑、宕昌、疏勒、久未陀、末久半等诸多国家纷纷派遣使者前来朝献,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使者带来了各国的特产和友好的问候,彰显了北魏在当时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己酉日,皇帝下诏,因神龟出现被视为祥瑞之兆,于是大赦天下,并更改年号为神龟,期望新的年号能给国家带来好运,开启新的繁荣局面。然而,东益州的氐人却在此时发动了反叛,给当地的社会秩序带来了破坏。与此同时,蠕蠕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保持了与北魏的友好关系。
三月辛酉日,皇帝将尚书右仆射于忠加封为仪同三司,以表彰他的功绩和忠诚。辛巳日,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于忠不幸薨逝,他的离世让朝廷上下深感悲痛。南秦州的氐人也发生了反叛,朝廷派遣龙骧将军崔袭持节前往晓谕,试图平息叛乱,恢复当地的安宁。吐谷浑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继续与北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夏季四月丁酉日,司徒胡国珍去世,他在朝廷中曾担任重要职务,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甲辰日,江阳王继改封为京兆王,其爵位和身份发生了变化。辛亥日,舍摩国派遣使者前来朝献,进一步加强了北魏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五月,高丽、高车、高昌等国家一同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各国使者汇聚北魏,呈现出一片繁荣的外交景象。从正月开始一直到六月辛卯日,天空都没有降雨,大地干旱,庄稼枯萎,百姓苦不堪言。直到辛卯日,大雨终于降下,滋润了干涸的土地,给百姓带来了希望。
秋季七月,河州的百姓却铁匆聚众造反,他自称水池王,公然对抗朝廷。皇帝诏令行台源子恭前去讨伐,以平定叛乱,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闰月戊戌日,吐谷浑国再次派遣使者前来朝贡,显示出对北魏的友好和忠诚。甲辰日,皇帝下诏开放恒州银山的禁令,允许百姓开采银山,与民共享资源,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丁未日,波斯、疏勒、乌苌、龟兹等国家派遣使者前来朝献,这些来自遥远国度的使者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特产,丰富了北魏的对外交流。
八月癸丑初一,皇帝下诏说:“我年幼无知,继承皇位,还不熟悉政治之道,皇太后忧虑国事,开始亲自处理各种政务。由于之前的治理存在不足,导致监狱中积压了许多冤屈案件,百姓遭受冤屈和困苦。想到繁多的刑罚,我希望能够减轻和省察。如今京师的在押囚犯,除了判处死刑的,其余的都可以全部减罪一等。”丁巳日,皇帝又下诏说:“近年来,战事频繁,一些人服丧期还未结束,就被强行剥夺守丧的权利,征调去服兵役。他们无法尽到对父母的孝道,也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实在不是推崇至道的做法。从今以后,即使有战争等紧急情况,也都不得要求正在守丧的人出来任职。”甲子日,勿吉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而反叛的却铁匆等人也相继向行台源子恭投降,河州的叛乱得以平息。
九月癸未初一,皇帝任命右光禄大夫刘腾为卫将军、仪同三司,赋予他重要的权力和职责。戊申日,皇太后高氏在瑶光寺驾崩,她的去世在宫廷内外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冬季十月丁卯日,朝廷以尼姑的礼仪将皇太后高氏安葬在北邙,为她举行了庄重的葬礼。十二月辛未日,皇帝下诏说:“人生终有尽头,死后都要归葬于墓地。京城人口众多,数以亿万计,无论贵贱,都需要有安葬的地方。作为百姓的父母,尤其应该关心和体恤他们。如今规定,乾脯山以西的地方,将规划为墓地,以满足百姓的丧葬需求。”
神龟二年(公元519年)春正月丁亥日,皇帝下诏说:“我年纪尚幼,承蒙天命继承皇位,日夜恭敬谨慎,仿佛行走在深渊大海之上,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懈怠。全赖皇太后慈爱仁义,自幼便给予我教诲。自皇太后临朝执政,至今将近六年,天下太平,四海安宁。皇太后品德如天地般崇高,功绩难以言表,却仍谦逊自居,未称诏发令,这实在不符合尊崇母后、顺应万民期待的做法。应当遵循旧有的典制,皇太后在国内称诏,以满足百姓的期望。”就在这个月,朝廷改葬文昭皇太后高氏,葬礼庄重肃穆,彰显对皇室先人的敬重。
二月乙丑日,齐郡王元祐不幸薨逝,他的离世让宗室上下深感悲痛。庚午日,发生了一场震惊朝野的事件,羽林千余人焚烧征西将军张彝的府邸,殴打张彝,还烧死了他的儿子张始均。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的尖锐。吐谷浑、宕昌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保持着与北魏的友好往来。乙亥日,朝廷大赦天下,期望能借此缓和社会矛盾,安抚民心。丁丑日,皇帝下诏征求直言,允许上书者密封上奏,鼓励臣民积极建言献策,以改善朝政。壬寅日,皇帝又下诏说:“正值农忙时节,却没有及时降雨,谷物尚未成熟,二麦也已枯萎。我深感自己德行不足,无法感召上天,心中既叹息又恐惧。可敕令朝廷内外,依照旧例举行雩祭祈雨,一切遵循祭祀典制。同时,要审查案件,审理冤屈,掩埋暴露的尸骨。冀州、瀛州等地,过去曾遭受贼寇侵扰,死者众多,白骨遍布道路,可派遣专人前去收葬。还要赈济穷困,抚恤孤寡,救治疾病,赡养老人,依照以前的制度,务必做到周全完备。”三月甲辰日,天降大雨,旱情得到极大缓解,百姓们纷纷为此感到欣慰。
夏季四月乙丑日,嚈哒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进一步加强了与北魏的友好关系。五月戊戌日,朝廷进行人事调整,任命司空、任城王元澄为司徒,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京兆王元继为司空,期望他们能在新的职位上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秋季八月己未日,御史中尉、东平王元匡因事获罪,被削除官爵,这一事件在朝廷中引起不小的震动。辛未日,任命左光禄大夫皇甫集为征西将军、仪同三司,赋予他重要的军事职责。九月庚寅日,皇太后前往崧高山,癸巳日返回宫中。瀛州百姓刘宣明谋反,事情败露后被依法处死,以正国法。
冬季十一月乙酉日,蠕蠕国的莫缘梁贺侯豆率领男女七百人前来投降,壮大了北魏的势力。十二月癸丑日,司徒、任城王元澄薨逝,他在北魏的政治舞台上曾发挥重要作用,他的离去让众人深感惋惜。庚申日,朝廷大赦天下,希望借此营造祥和的氛围。皇帝还下诏废除不合礼制的祭祀,焚烧各种杂神,以整顿宗教祭祀秩序。这一年,高丽王高云去世,朝廷册封他的世子高安为高丽国王,延续两国的友好关系。
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春正月乙酉日,皇帝下诏说:“建立国家,治理百姓,树立教化是根本;尊敬师长,崇尚道德,这是自古以来的典制。来年仲春时节,气候温和,举行祭祀孔子和颜回的释奠礼,正是合适的时候。有关部门可以预先修缮国学,绘制圣贤画像进行装饰,设置官职,挑选祭祀用的牲畜,选择吉日,完备礼仪。”
夏季四月丙辰日,皇帝诏令尚书长孙稚巡视安抚北方藩国,观察当地的风俗民情,以加强对北方地区的管理和了解。五月辛巳日,皇帝下诏说:“我德薄才浅,却肩负着皇位的重任,虽然未曾因操劳国事而早起,但也整日心怀警惕,然而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今又遭遇旱灾,我心中愧疚,寝食难安。现在刑狱案件繁多,监狱中囚犯积压,应当广施仁惠,拯救百姓。尚书省的八座官员(尚书令、左右仆射、六尚书)可以推究审讯在押囚犯,务必纠正冤屈错案。”癸未日,皇帝再次下诏说:“消除灾祸,招来祥瑞,整顿政务是根本,百姓是神灵的主宰,理应率先得到关怀。刺史、守令与我共同治理天下,应当心怀怜悯,不可因权势而自得,要像看待受伤之人一样对待百姓。况且如今旱灾持续已久,百姓生活困苦,若不抚恤穷困冤屈之人,审理各类案件,如何能治理好国家?可严令各州郡,妥善安抚百姓,务必做到明察秋毫,心怀敬畏,一定要使事务符合人神的意愿,让时政得到神灵的回应。如果有对百姓不利的赋役,要详细上奏情况,朝廷将予以免除。”
秋季七月丙子日,侍中元叉、中侍刘腾挟持皇帝前往前殿,假传皇太后的诏书说:“大魏拥有天下,历代都光辉荣耀。高祖孝文皇帝,凭借英明圣德统治天下,迁都洛阳,奠定国基。世宗宣武皇帝,以睿智明达继承大业,使华夏大地安宁,然而宏大的功勋尚未完成一半,就早早离世。致使国家尚未完全统一,贼寇仍然猖獗。幼主年幼体弱,早早继承皇位,宗庙社稷之事,难以妥善奉守。我之所以恭敬地顺应众人请求,临朝总揽政务。如今皇帝年纪渐长,我长久以来都想着退身,所以往年曾恳切地表达过这个想法。朝廷内外的百官,都已了解我的心意。然而众人苦苦劝留,我勉强任职至今。从今年春天以来,我的旧疾屡次发作,虽经药物治疗,却始终难以痊愈。从夏初到现在,病情愈发严重,已无法每日处理繁多的政务,兼顾大小事务。皇帝已成年,学识日益增长,日积月累,已具备君主的风范,足以安抚治理万邦,协调决断各种政务。我应当遵循先前的志向,恭敬地退居别宫,追念归政于君的大义,以调养自身。实在希望王公大臣以及黎民百姓,能够深刻理解这个道理。如此,便能上下和睦,天地清明,魏道昌盛,人神欢庆,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于是将皇太后幽禁在北宫,杀害了太傅、领太尉、清河王元怿,掌控了宫廷禁军,在殿中决断政事。辛卯日,皇帝举行加冠礼,大赦天下,更改年号为正光,朝廷内外的百官都晋升一级。八月甲寅日,相州刺史、中山王元熙起兵想要诛杀元叉、刘腾,可惜没有成功,反而被杀害。九月壬辰日,蠕蠕国主阿那瓌前来投奔北魏。戊戌日,任命太师、高阳王元雍为丞相,赐予后部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赋予他极高的权力和尊崇的地位。
冬季十月乙卯日,任命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汝南王元悦为太尉公,对朝廷的重要官职进行了调整。十一月己亥日,皇帝下诏说:“蠕蠕国世代称雄于北方,统治着大漠地区,与我国相邻并互通往来,已有一百多年。自从我朝定都洛阳,多年以来,虽然他们有时未能按时进贡,但边境还算安宁,他们内心向往我朝,诚意愈发纯粹。如今其国主阿那瓌遭遇时难,国家分裂,亲人离散,不远万里前来投奔,寻求庇护。他的悲痛如同申包胥、伍子胥,其忠孝之情值得怜悯。如今朝廷正考虑兴复灭亡之国的军队,以彰显延续断绝之国的义举,应当暂且以宾客之礼优待他,期望他能立功,封爵赐土,让他在大河山川间拥有封地,可以封他为朔方郡开国公、蠕蠕王,食邑一千户。赐予他衣冠冕服,配备轻便的马车,他的俸禄、抚恤、仪仗、护卫,等同于皇室宗亲。”十二月壬子日,皇帝下诏说:“蠕蠕王阿那瓌,遭遇贼寇祸乱,远道而来投奔我国,如今国家分裂,民众离散,还没有稳定的统治,而他却始终怀念北方故土,想要回去安抚聚集部众。他的请求情真意切,实在令人怜悯。存亡继绝,抚恤败亡之国,这是自古以来的通例。可以派遣本国使者以及之前前往蠕蠕国的三位使者,与阿那瓌一同前行;并敕令怀朔都督,挑选精锐骑兵两千人,亲自率领护送,将阿那瓌送达边境,让他根据时机招纳部众。如果对方前来迎接,应当赐予竹筐、车马之类的物品,务必使其得到优厚的待遇,以隆重的礼仪饯行后返回;如果对方不接纳,任由他返回朝廷。他的行装和资助费用,交付尚书酌情供给。”辛酉日,任命司空、京兆王元继为司徒公。
正光二年(公元521年)春正月,南秦州的氐人发动叛乱,打破了当地的安宁。二月庚戌日,朝廷任命光禄大夫邴虬暂代抚军将军前去讨伐,力求尽快平息叛乱,恢复地方秩序。癸亥日,皇帝亲临国子学,讲解《孝经》,展现出对儒家经典和文化教育的重视,期望借此弘扬孝道,教化民众。三月庚午日,皇帝再次前往国子学,祭祀孔子,并以颜渊配享,进一步强调了尊崇儒家圣贤的态度。甲午日,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事件,右卫将军奚康生试图在禁宫内诛杀元叉,可惜计划未能成功,反而被元叉假传旨意杀害。之后,朝廷任命仪同三司刘腾为司空公,刘腾在朝廷中的权势进一步提升。
夏季四月庚子日,司徒、京兆王元继进位为太保,其在朝廷中的地位更为尊崇。壬寅日,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崔光被任命为司徒公,肩负起重要的政治职责。此时,萧衍的义州刺史文僧明率领部众归附北魏,壮大了北魏的势力。五月辛巳日,南荆州刺史桓叔兴却从安昌向南叛逃,给边境局势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乙酉日,乌苌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显示出对北魏的友好与尊崇。闰月丁巳日,居密、波斯国一同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加强了与北魏的外交联系。六月己巳日,高昌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癸巳日,勿吉国也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各国使者纷至沓来,体现了北魏在当时的影响力。
秋季七月癸丑日,皇帝下诏说:“许久未曾降雨,禾苗庄稼受损严重。这都是我的责任,我日夜感到震惊和恐惧,虽然我已克制自身,减少膳食和撤去乐悬,但仍未能感召上天降雨。有关部门可以依照旧典,认真施行六件事:监狱中有冤屈积压的案件,要尽快审讯判决;百官中有荒废职责的,要酌情加以整治和劝勉;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所在之处要加以抚恤;徭役赋税使百姓烦劳的,都要加以减免;贤良正直之人,要及时提拔任用;贪婪残暴奸邪之人,要立即罢黜;男女中有因婚姻问题而不得团聚的,务必让他们成婚。希望以此革除弊端,惩治违法,消除灾祸。”八月己巳日,伏罗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蠕蠕国后主郁久闾侯匿伐前来投奔怀朔镇,寻求庇护。十一月乙未初一,高昌国再次派遣使者前来朝贡。戊申日,卫大将军、仪同三司皇甫集去世。癸丑日,侍中、车骑大将军侯刚被加授仪同三司,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十二月甲戌日,皇帝诏令司徒崔光、安丰王元延明等人商议确定官员的服饰制度,以规范朝廷礼仪。庚辰日,由于东益州、南秦州的氐人反叛,皇帝诏令中军将军、河间王元琛前去讨伐,然而战事失利,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正光三年(公元522年)春正月辛亥日,皇帝举行亲耕籍田的仪式,这一传统仪式象征着对农业生产的重视,鼓励百姓积极从事农耕。
夏季四月庚辰日,朝廷封高车国主覆罗伊匐为镇西将军、西海郡开国公、高车王,通过册封来加强与高车国的联系,巩固边境的稳定。六月己巳日,皇帝下诏说:“我年幼无知,早早继承皇位,却不能恭敬地侍奉上天神灵,感召祥和之气,致使连年干旱炎热,雨水不足,庄稼枯萎,晚种的作物也无法播种,即将成为灾年,难以指望秋季丰收。这都是我的责任,我心中充满忧虑和恐惧。如今可依照旧例,分别派遣有关部门,迅速前往祭祀五岳四渎以及其他能够兴云降雨的山川百神,要极其虔诚肃穆,务必让神灵感应降雨,依照规定献上玉帛、牺牲等祭品。朝廷上下的官员,都要自我反省,审理冤狱,停止土木工程,减少膳食,撤去乐悬,禁止屠杀。”
秋季七月壬子日,波斯、不汉、龟兹等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彰显了北魏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
冬季十月己巳日,吐谷浑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十一月乙巳日,皇帝前往圆丘举行祭祀仪式,以祈求国家的平安和繁荣。丙午日,皇帝下诏说:“制定历法,明确时令,这是前代圣王的重要准则;考察时辰,校正律历,是历代通用的规范。因此,西汉时落下闳制定《太初历》,曹魏时杨伟编制《景初历》。自从我朝开国以来,典章制度仍有缺失,推算日月星辰的运行,尚未完全掌握其中的道理。先朝历代帝王,对此常常深感遗憾。到神龟年间,才开始命令儒官,改革旧历的粗疏错乱之处,重新制定法度,才使历法与天象相符。如今新的一年开始,阳气即将复苏,万物初萌,应当更新耳目,这就是所谓的魏国虽是旧邦,但历法却是新的。可以向朝廷内外颁布新历法,名为《正光历》。又恰逢正月的美好时节,得以举行祭祀大典,神人和谐,道理贯通幽明,我希望与百姓共同迎接这一新的开始,可大赦天下。”十二月癸酉日,任命左光禄大夫皇甫度为仪同三司。乙酉日,任命车骑大将军、尚书右仆射元钦为仪同三司,太保、京兆王元继为太傅,司徒崔光为太保,对朝廷的重要官职进行了调整。丁亥日,由于地方官员随意立碑颂德,擅自兴建寺庙佛塔,住宅过于奢华,还涉足店铺商贩之事,皇帝诏令中尉整肃纲纪,威严行事,对这些现象进行检举弹劾;规定七品、六品官员,俸禄足以维持生计,也不许他们垄断店铺,在城市中争利。
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春二月壬辰日,朝廷追封已故的咸阳王元禧为敷城王,京兆王元愉为临洮王,清河王元怿为范阳王,并以相应的礼仪加以安葬,以表达对他们的追念和敬意。丁丑日,河间王元琛、章武王元融,都因贪污被削去爵位,除名为民,以整肃官场风气。己卯日,由于蠕蠕国主阿那瓌率领部众侵犯边塞,朝廷派遣尚书左丞元孚兼任尚书,担任北道行台,持节前往晓谕。此时,蠕蠕国后主侯匿伐前来京师朝见。宕昌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司空刘腾去世,他在朝廷中曾拥有一定的权势和影响力,他的离世引起了朝廷内外的关注。
夏季四月,阿那瓌扣押元孚,驱赶掠夺牲畜后向北逃窜。甲申日,皇帝诏令骠骑大将军、尚书令李崇,中军将军、兼尚书右仆射元纂率领十万骑兵讨伐蠕蠕,军队出塞三千多里,却未能追上敌军,只好返回。
秋季七月辛亥日,皇帝下诏说:“在尊贵的事物中,年龄是其中之一,尊敬老人,是前代通行的训诫。所以方叔以元老的身份位居高位,赵充国因能力出众而被挽留任职。虽然按照规定七十岁要退休,这是明确的典故,但如果有人虽年届七十但精力尚充沛,可允许他们留任。如今百官之中,有的人年近七十,按照礼制应当退休。但年轻时任用他们出力,年老就抛弃他们,想到他们曾经的勤勉和功绩,实在不忍心。有的人头发花白仍在朝中任职,未曾到地方任职;有的人在家闲居多年,刚刚接受考核晋级;像这样的人,即使年满七十岁,也可让他们继续治理百姓,直到正常的任职期限结束。有的人刚刚卸任郡县官职,有的人刚刚结束地方佐官的任期,已满七十岁,却又请求重新任职的,吏部可依照规定不予上奏。那些有高尚名声、杰出品德、年高望重、声名显著为世人所知的人,不受此例限制。如果才能并非特别出众,现在朝中为官,依照规定应当解职的,可以给予本官一半的俸禄,直至去世。让离开朝廷的老人,不会因回归乡里而遗憾。”八月己巳日,皇帝下诏说:“敌人疯狂肆虐,侵犯北方边境。虽然我军时常出击,贼寇有所畏惧而逃窜,但他们暴虐所到之处,百姓大多遭受灾祸。想到这些弊端,我心中深感忧虑。可敕令北道行台,派遣使者巡查,遭受贼寇侵扰的地方,那些饥饿无粮的百姓,要给予丰厚的赈济抚恤,务必让他们得以生存。”戊寅日,皇帝下诏说:“我愚昧无知,愧居皇位,凭借祖宗的基业,位居王公之上,常常日夜忧虑,希望能使百姓安康。近来雨水和干旱不合时节,星辰运行错乱,政治治理缺乏和谐,神灵显示出异常,我日夜反思,心中深感惭愧。应当诏令百官各自勤勉履行职责,对于那些鳏寡穷困、疾病缠身、冤屈积压未能申诉的人,都要加以治理抚恤。如果有孝子顺孙、廉洁忠贞、坚守道义、才学超群、品行高尚的人,要详细上报,我将亲自审阅,加以表彰和任命。”癸未日,追复已故的范阳王元怿为清河王。九月丁酉日,库莫奚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皇帝诏令侍中、太尉、汝南王元悦进入门下省,与丞相、高阳王元雍共同参与决断尚书省上奏的事务。冬季十一月丙申日,赵郡王元谧去世。丁酉日,太保崔光去世。十二月,萧衍派遣将领侵犯边境,皇帝诏令暂代征南将军崔延伯前去讨伐。任命太尉、汝南王元悦为太保。徐州刺史、北海王元颢因贪污被削除官爵。
正光五年(公元524年)春正月辛丑日,皇帝前往南郊举行祭祀典礼,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场祭祀仪式庄严肃穆,彰显着对天地神明的敬畏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闰二月癸巳日,嚈哒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带来了远方的特产与友好问候,进一步巩固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也体现出北魏在外交上的影响力。
三月,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聚众造反,他们杀死镇将,自立年号为真王元年,公然反抗北魏统治。这一叛乱事件迅速引发连锁反应,使北方局势陡然紧张。朝廷即刻诏令临淮王元彧为镇军将军,暂代征北将军,都督北征诸军事,率领军队前去讨伐,试图尽快平定叛乱,恢复地方的安宁与稳定。
夏季四月,高平酋长胡琛也趁机反叛,自称高平王,他积极攻打各镇,以响应破落汗拔陵。北魏别将卢祖迁奋力迎战,成功击破胡琛,胡琛无奈向北逃窜。五月,临淮王元彧在五原战败,因战事失利,他被削除官爵,这一处罚旨在整肃军威,警示其他将领。壬申日,朝廷诏令尚书令李崇为大都督,率领广阳王元渊等将领向北征讨叛军,期望凭借李崇的军事才能扭转战局。
六月,秦州城人莫折太提占据城池反叛,他自称秦王,杀死刺史李彦,一时间秦州局势大乱。朝廷诏令雍州刺史元志前去讨伐。与此同时,南秦州城人孙掩、张长命、韩祖香也据城反叛,他们杀死刺史崔游,以呼应莫折太提。莫折太提派遣城人卜朝袭击并攻克高平,杀死镇将赫连略、行台高元荣。然而,莫折太提不久后去世,他的儿子莫折念生取而代之,竟僭称天子,年号为天建,还大肆设置百官,公然建立起与北魏对立的政权。丁酉日,朝廷为了安抚人心,宣布大赦天下。
秋季七月甲寅日,朝廷诏令吏部尚书元脩义兼任尚书仆射,担任西道行台,率领各路将领向西讨伐叛军。戊午日,恢复河间王元琛、临淮王元彧原本的封爵,期望他们能戴罪立功。都督崔暹在白道作战失利,大都督李崇率领军队退回平城,却因长史祖莹截留侵吞军资,李崇也被免除官爵,这一事件反映出军队内部管理的混乱和腐败问题。丁丑日,莫折念生派遣他的都督杨伯年、樊元、张朗等攻打仇鸠、河池二戍,东益州刺史魏子建派遣将领尹祥、黎叔和迎战,成功击破敌军,斩杀樊元,歼敌一千余人,暂时遏制了叛军的攻势。就在这个月,凉州幢帅于菩提、呼延雄劫持刺史宋颖,占据凉州反叛。莫折念生派遣他的兄长高阳王莫折天生向陇东进犯。八月甲午日,元志在陇东大败,无奈退守岐州,局势愈发严峻。丙申日,皇帝下诏说:“赏赐重视长期的功劳,这是英明君主一贯的德行;恩泽惠及往日的功绩,这是贤明帝王常见的典范。太祖道武皇帝顺应天命,拨乱反正,缔造了华夏的太平;世祖太武皇帝继承大业,发扬光大帝王之业,亲自率领六军,扫除奸邪;各州镇的城民,原本作为朝廷的得力助手,在征战中辛勤服役,在战场上历经艰险,饱尝劳苦。到显祖献文皇帝时,从北到南,淮河、海岱地区渴望安定,于是挑选强宗大族,分别守卫四方重镇。高祖孝文皇帝,远遵盘庚迁都之例,将都城迁至洛阳,规划遏制北疆,开拓南境,选拔良家子弟,增加戍守北方边境的兵力,军事防御所依靠的,正是这些人。先帝因为他们的忠诚和功绩显著,正准备加以酬赏,恰逢宛郢烽火燃起,朐泗传来警报,军旗频繁挥动,战争连年不断,这一恩泽于是搁置,一直到今天。如今的怨恨和叛乱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个原因。我继承皇位,统治天下,调和风俗,施行政令,希望广施恩泽,应当追述从前的恩情,施行今后的赏赐。各州镇军籍中,原本不是因犯罪而发配的人,全部免为平民,镇改为州,依旧设立名称。这些人世代熟悉战争,大多强劲勇猛,如今既然得到选拔,应当想着报效国家。可以每三到五人中选拔一人,讨伐那些在沙漠和陇地的叛军。应当让他们齐心协力,奋勇争先,那些妖党狂徒,必定可以荡平。冲锋陷阵、斩杀敌首的,自然依照常规给予赏赐。”丁酉日,南秀容的牧子于乞真反叛,杀死太仆卿陆延。别将尔朱荣奉命讨伐,成功将其平定。戊戌日,莫折念生派遣都督窦双攻打盘头郡。东益州刺史魏子建派遣将领窦念祖前去征讨,斩杀窦双,擒获并斩杀敌军一千余人。
九月壬申日,朝廷诏令尚书左仆射、齐王萧宝夤为西道行台大都督,率领征西将军、都督崔延伯,又诏令恢复抚军将军、北海王元颢的官爵,任命他为都督,一同率领各路将领向西讨伐叛军。乙亥日,皇帝亲临明堂,为萧宝夤等人饯行,表达对出征将领的殷切期望和支持。就在这个月,萧衍派遣将领裴邃、虞鸿袭击并占据寿春外城,刺史长孙稚奋力反击,将敌军击退,裴邃退兵屯驻在黎浆。朝廷诏令河间王元琛统领军队前去支援。萧衍又派遣将领侵犯淮阳,朝廷诏令秘书监、安乐王元鉴率领部众前去讨伐。吐谷浑主伏连筹出兵讨伐凉州,于菩提弃城逃走,被伏连筹追上斩杀。城民赵天安又推举宋颖为刺史。
冬季十月,营州城人刘安定、就德兴占据城池反叛,他们劫持刺史李仲遵,企图割据一方。不过城人王恶儿斩杀刘安定后投降,局势稍有缓和。就德兴向东逃窜,自号燕王,继续与朝廷对抗。胡琛派遣他的将领宿勤明达进犯豳、夏、北华三州。壬午日,朝廷诏令都督、北海王元颢率领各路将领前去讨伐。十一月戊申日,莫折天生攻陷岐州,擒获都督元志及刺史裴芬之,北魏军队遭受重创。高平人攻杀卜朝,共同迎接胡琛,叛军势力进一步联合。十二月壬辰日,朝廷诏令太傅、京兆王元继为太师、大将军,率领各路将领前去讨伐叛军,期望凭借元继的威望和军事能力平定叛乱。嚈哒、契丹、地豆于、库莫奚等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尽管国内局势动荡,但北魏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仍在维持。汾州正平、平阳的山胡发动叛乱。朝廷诏令恢复征东将军、章武王元融的封爵,任命他为大都督,率领部众前去讨伐。山南行台、东益州刺史魏子建积极招降南秦的氐民,成功收复六君十二戍,还斩杀贼王韩祖香。南秦贼王张长命因畏惧而被迫向萧宝夤投降。就在这个月,莫折念生派遣军队攻打凉州,城人赵天安再次劫持刺史以响应莫折念生,凉州局势再度陷入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