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元年(公元525年)春正月庚申日,徐州刺史元法僧据城反叛,他残忍地杀害行台高谅,公然自称宋王,改年号为天启,还将自己的儿子元景仲送往萧衍处,以示勾结。萧衍随即派遣将领胡龙牙、成景隽、元略等人率领部众奔赴彭城。朝廷诏令秘书监、安乐王元鉴回师讨伐元法僧。元鉴在彭城南面攻击元略,大获全胜,将敌军全部俘获。然而,元鉴随后因防备松懈,被元法僧击败。萧衍派遣豫章王萧综入城守卫彭城,元法僧则裹挟着他的僚属、守令、兵卒以及城中士女一万多口向南逃窜。朝廷诏令镇军将军、临淮王元彧,尚书李宪为都督,卫将军、国子祭酒、安丰王元延明为东道行台,恢复仪同三司李崇的官爵,任命他为东道大都督,一同前往讨伐徐州的叛军。但李崇因病未能成行。癸亥日,萧宝夤、崔延伯在黑水大破秦地的贼军,斩杀和俘获数万人。莫折天生退逃至陇西,泾州、岐州以及陇东地区全部平定。朝廷任命太师、大将军、京兆王元继为太尉,其余官职照旧。
二月,朝廷任命领军将军元叉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诏令追复乐良王元长命原本的爵位,由他的儿子元忠继承。侍中、特进、卫大将军穆绍被任命为仪同三司。戊戌日,朝廷大赦天下,期望借此安抚民心,稳定局势。壬辰日,莫折念生派遣都督杨鲊、梁下辩、姜齐等攻打仇池郡城,行台、东益州刺史魏子建派遣将领盛迁迎战,成功击破敌军,斩杀梁下辩、姜齐等人。壬寅日,皇帝下诏说:“鼓励善行、贬黜恶行,这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典制。命令每年年终,郡守要品评县令、县长,刺史要品评郡守、国相,以此确定考核等级,辨别他们的能力高低。如果有品评不实、胡乱评定的情况,就以考核失当论处。”这个月,齐州魏郡百姓房伯和聚众造反。恰逢朝廷大赦,他们便散去了。三月己巳日,诏令太尉、西道都督、京兆王元继班师回朝。壬申日,皇帝下诏说:“丞相高阳王,道德高深广博,明智公允,忠诚笃实,为朝廷树立典范,在地方传播风范,实在是能够纠正我的过失、辅佐我治理国家的重要大臣,应当颁布新的制度,向远近宣告。各州郡先前上报给司徒公的公文,都可改报给相府施行,符节通告等也同样如此。”甲戌日,皇帝下诏说:“选拔众人中优秀的人任用,这是自古以来的做法。我继承大业,总理各种事务,求贤若渴,期望通过任用贤才实现国家的治理。了解一个人是否贤能是明智的表现,但自古以来这都是一件难事,应当广泛地向公卿咨询,考察其名声和实际才能。可令一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官员,每人推荐自己所了解的人才,不限于是平民还是在职官员。必须仔细辨析其才能技艺,详细注明所能胜任之事,然后依照举荐文书选拔,根据才能任用。希望人才济济的美好局面,不会比以往逊色;正直敢言的风气,在今年能够得到发扬。”萧衍派遣他的北梁州长史锡休儒、司马鱼和、上庸太守姜平洛等人进犯直城,梁州刺史傅竖眼派遣儿子傅敬绍率领部众抵御攻击,大获全胜,擒获并斩杀三千多人,锡休儒等人败逃回到魏兴。这个月,齐州清河百姓崔畜杀死太守董遵,广川百姓傅堆劫持太守刘莽造反。青州刺史、安乐王元鉴前往讨伐并平定了叛乱。同月,破落汗拔陵的别帅王也不卢等攻陷怀朔镇,使得北方局势愈发严峻。
夏季四月,萧衍的益州刺史萧渊猷派遣将领樊文炽、萧世澄等率领部众围攻小剑戍。益州刺史邴虬派遣儿子邴子达、行台魏子建派遣别将淳于诞抵御攻击。辛卯日,皇太后重新临朝摄政,她召集群臣当面陈述朝政的得失。皇帝下诏说:“我愚昧无知,早早继承皇位,仿佛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不知如何前行,实在是凭借着祖宗社稷降下的福佑,才勉强坚守初心,期望能够让世道安康。然而在神龟末年,权臣专权,元叉、刘腾暗中相互勾结,致使皇太后被幽禁在后宫,太傅、清河王无辜被害,相州刺史、中山王元熙横遭灭门之祸,右卫将军奚康生也被诛杀。从此以后,他们无所畏惧和顾忌,肆意进行各种侵夺索求,任意决定官员的任免。他们没有君主的忠心,这种恶习逐渐积累;他们不守臣道的行径,随着事情的发展愈发明显。他们蒙蔽我的视听,独揽生杀大权,致使天下不得安宁,四方边境战乱不断。这样的行为如果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虽然他们屡次得到赦免,但实在不能再将他们置于国法之外,还是应当辨明是非,以向朝野昭示。刘腾已经去世,可以追削他的爵位。元叉的罪状,确实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因为他是宗室和外戚,特地给予宽大处理,可将他除名为民。”壬辰日,征西将军、都督崔延伯在泾川大败,战死沙场。五月戊辰日,淳于诞等人大破萧衍的军队,俘虏和斩杀数以万计,擒获萧世澄等十一名将领。樊文炽仅以身免,逃到成都。戊子日,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李崇去世。六月癸未日,朝廷大赦天下,更改年号。诏令文武官员,从军满二百日的,文官晋升一级,武官晋升二级。蠕蠕国主阿那瓌率领部众大破破落汗拔陵,斩杀其将领孔雀等人。北魏各路将领逼近彭城,萧综在夜里偷偷出城投降,萧衍的其他将领纷纷奔逃撤退,北魏众军追击,萧衍军得以逃脱的仅十分之一二。
秋季八月癸酉日,皇帝下诏禁止远近各地贡献珍贵华丽的物品,违反的官员将被免官,旨在倡导节俭,减轻百姓负担。柔玄镇人杜洛周在上谷聚众造反,自称真王,年号为真王,他攻占郡县,向南围攻燕州。戊子日,莫折念生派遣都督杜黑儿、杜光等攻打仇池郡。行台魏子建派遣将领成迁迎战,成功击破敌军,斩杀杜光。九月乙卯日,皇帝下诏减少天下各种赋税的一半,以缓解百姓的生活压力。丙辰日,诏令左将军、幽州刺史常景为行台,征虏将军元谭为都督,前去讨伐杜洛周。辛酉日,皇帝下诏说:“追念功绩、表彰德行,是对行善者的鼓励。祖宗的功臣,他们的事迹铭刻在王府;然而他们的子孙却衰败没落,沦为普通百姓,没有爵位,流离失所。颍川的著名太守,重泉的优秀县令,他们的仁政和美德,深植于百姓心中,然而却与普通官员一样,没有得到褒奖和提拔,这并非是所谓的像爱护甘棠树一样追念贤德之人,使伦理有序的做法。那些为先朝所知的功臣名将,他们的子孙困厄而未被录用,以及那些声名卓著的牧守令长,都令有关部门详细上报姓名。我将起用那些沉沦下僚的人才,以弘扬良好的治理风气。”壬戌日,诏令百官五品以上的官员,各自举荐所了解的人才。辛未日,特赦南、北两秦州。
冬季十月,蠕蠕国主阿那瓌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保持了与北魏的友好关系。这个月,吐谷浑国再次讨伐赵天安,赵天安投降。河州长史元永平、治中孟宾等推举嚈哒使主高徽代理州事,而前刺史梁钊的儿子梁景进进攻并杀死高徽,随后梁景进又自行代理州事。十一月辛亥日,皇帝下诏说:“以大孝使亲人荣耀,这在古代典制中就有记载,所以安平君到了耄耋之年,他的儿子们都在朝中为官。从今以后,凡是父母年满八十岁以上的官员,都允许他们在职以俸禄奉养父母,早晚侍奉。”当时天下四方多事,各蛮族又发动叛乱。
十二月壬午日,皇帝下诏说:“高祖凭借圣明奠定功绩,世宗凭借武力平定祸乱,声名远扬南北,教化使中原清平安定,基业昌盛超过周朝,国祚绵延七百多年。我年幼继承皇位,早早肩负起宏大的基业,战战兢兢,如临深渊。我对治理之道不够明了,政令刑罚未能让百姓信服,权臣专权,扰乱了朝廷的制度。致使西秦地区跋扈不驯,北方沙漠地区妖乱丛生,蠢蠢欲动的荆蛮之地,战乱不息。贼寇的猖獗程度超过了当年的泾阳之患,朝廷出兵之急如同当年汉文帝时的细柳之师。然而军队徘徊不前,滞留不进,北淯局势危急,南阳告急,这将使荆沔之地受损,导致国家疆土缩小的忧患。如今将士们扼腕叹息,军队将领愤怒不平,都想要挫败那些凶残的敌人,消灭叛逆,使人神安宁,天地呈祥。我将亲自率领六军,扫荡叛逆。要为六军配备衣物,分别隶属于勇猛的将领,分为前驱后队,左翼右师,务必使将帅英勇果敢,军吏明智干练,粮草、兵器、车马等,都要按时准备好。那些违反军纪、弃军而逃、戍边士兵叛逃、盗贼劫掠后藏匿于山林沼泽的人,免除他们以往的罪过,记录他们以后的表现,另外设立招募的标准,允许他们改过自新,广泛通告各州郡,让他们前往军队报到。如今先讨伐荆蛮,治理南方;然后挥师东进,扫平淮河以外的敌人。接着在西方对戎狄施展武力,在北方对胡虏发起进攻;亲自抚慰战乱流离的百姓,当面体恤饥寒交迫的民众。之后返回京城,在太庙举行献俘告捷之礼,在黄河、洛水沉璧祭祀,在泰山祭告成功,这难道不是一件盛事吗!朝廷内外的百官,地方的牧守、军宰,都应当各自勤勉,明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山胡刘蠡升造反,自称天子,设置官僚机构。这个月,朝廷任命临淮王元彧为征南大将军,率领部众讨伐鲁阳蛮。
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春正月庚戌日,朝廷封广平王元怀的庶长子、太常少卿元诲为范阳王,以此巩固皇室宗亲的地位,加强宗室内部的凝聚力。壬子日,任命太保、汝南王元悦兼任太尉,赋予他重要的军政职责,期望他能在这一关键时期为朝廷分忧。同月,都督元谭进军至军都,却不幸被杜洛周击败,这场失利让北魏在应对叛乱时的局势更加严峻,也暴露出军事指挥和部署上的一些问题。五原的降户鲜于脩礼在定州发动叛乱,自号鲁兴元年,公然与朝廷对抗。朝廷诏令左光禄大夫长孙稚为使持节、暂代骠骑将军、大都督、北讨诸军事,与都督河间王元琛率领军队前去讨伐,试图迅速平息这场叛乱,恢复定州地区的稳定。
二月甲申日,皇帝与皇太后亲临大夏门,亲自审理冤屈诉讼案件,展现出对民生疾苦的重视,希望借此举措安抚民心,化解民间的矛盾与不满。当月,叠伏罗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表明北魏在国际上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周边国家愿意保持友好的外交关系。三月庚子日,朝廷任命骠骑大将军、徐州刺史、安丰王元廷明为仪同三司,提升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权力,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政治局势。同时,朝廷追复中山王元熙原本的爵位,由他的儿子元叔仁继承,这一举措既是对元熙的追念,也是对皇室宗亲的一种安抚。甲寅日,西部敕勒的斛律洛阳在桑乾发动叛乱,向西与河西的牧子相互勾结,妄图扩大势力范围。别将尔朱荣奉命出击,成功击破叛军,有效遏制了叛乱的蔓延,维护了当地的社会秩序。
夏季四月,朝廷大赦天下,旨在缓解紧张的社会氛围,安抚民心。癸巳日,任命侍中、车骑大将军、城阳王元徽为仪同三司,进一步调整朝廷的权力结构。朔州城人鲜于阿胡、厍狄丰乐占据城池反叛,使得北魏的北部边疆局势愈发紧张。丁未日,都督李琚进军至蓟城之北,再次被杜洛周击败,李琚在战斗中不幸阵亡,北魏军队遭受重创。戊申日,任命骠骑大将军、开府、齐王萧宝夤为仪同三司,期望他能在军事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北讨都督河间王元琛、长孙稚作战失利,仓皇奔逃返回,朝廷下诏免除他们的官爵,以此整肃军威,警示其他将领要认真履行职责。库莫奚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维持了与北魏的友好往来。五月丁未日,皇帝准备亲自率军北讨,朝廷内外进入戒严状态,全国上下都在为这场战争做准备,气氛紧张而凝重。前给事黄门侍郎元略从萧衍处回到北魏朝廷,被封为义阳王,他的回归为朝廷增添了新的力量。朝廷任命丞相、高阳王元雍为大司马,吏部尚书、广阳王元渊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不久后又任命他为大都督,率领都督章武王元融北讨鲜于脩礼,期望他们能够扭转战局,平定叛乱。戊申日,燕州刺史崔秉率领部众弃城向南逃往中山,燕州沦陷,这无疑给北魏的防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乙丑日,任命安西将军、光禄大夫宗正珍孙为都督,前去讨伐汾州反叛的胡人,以稳定汾州地区的局势。
六月己巳日,朝廷特赦齐州,希望通过这一举措缓和齐州的社会矛盾,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绛蜀的陈双炽聚众反叛,自号始建王,给当地的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朝廷特赦平阳、建兴、正平三郡,同时诏令暂代镇西将军、都督长孙稚讨伐陈双炽,最终成功将其平定,恢复了当地的安宁。丙子日,义阳王元略改封为东平王,其爵位和身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卫大将军、西道都督元恒芝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在朝廷中的地位得到提升。戊寅日,朝廷下诏恢复京兆王元继原本的封爵江阳王,调整了他在宗室中的地位。戊子日,皇帝下诏说:“自从国家遭遇艰难险阻,至今已有多年,烽火和驿马交相奔驰,战旗和战鼓从未停歇。祖宗创下的盛大基业,如今危险得如同悬挂在旌旗下的飘带;国家的宏大根基,几乎就要沉沦坠落。我的威德不能远及四方,谋划不能顾及远方,致使百姓遭受如此的苦难,我又怎能心安理得地坐在皇位上,面对百姓而无愧于心呢?如今我将避开正殿,食用素食,穿着素服。我将亲自招募士兵,聚集忠诚勇敢之士。那些有直言正谏的贤士,敢于舍生取义的大丈夫,二十五日全部聚集在华林东门,我将分别接见,共同讨论国家的得失。通告朝廷内外,让大家都知晓此事。”乙未日,任命卫将军、东平王元略为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进一步委以重任。
秋季七月丙午日,杜洛周派遣他的别帅曹纥真进犯掠夺幽州。行台常景派遣都督于荣在粟园设伏拦截,大获全胜,斩杀曹纥真,斩获三十多级首级,缴获牛驴二万多头,有效地打击了叛军的嚣张气焰。戊申日,恒州沦陷,行台元纂逃往冀州,北魏的北部防线再次受到冲击。甲子日,萧衍的将领元树、湛僧珍等人进犯寿春,对北魏的南方边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八月丙子日,朝廷进封广川县开国公元邵为常山王,提升他的爵位和地位。任命骠骑大将军、东道行台、临淮王元彧为仪同三司,期望他能在抵御外敌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戊寅日,皇帝前往南石窟寺,当天便返回宫中。戊子日,进封散骑常侍、御史中尉、武城县开国公子攸为长乐王,对皇室宗亲进行了进一步的封赏。都督伊瓮生讨伐巴地叛军,不幸失利阵亡,北魏军队再次遭受损失。癸巳日,贼帅元洪业斩杀鲜于脩礼,请求投降,却被贼党葛荣杀害,叛军内部发生变故,局势变得更加复杂。都督尔朱荣在肆州擒获刺史尉庆宾,命令他的从叔羽生统领州事,这一举动引发了朝廷内部的诸多议论。
九月辛亥日,葛荣在博野白牛逻击败都督广阳王元渊、章武王元融,章武王元融在阵前阵亡,葛荣势力大增,他自称天子,国号为齐,年号为广安,公然建立起与北魏对立的政权。甲申日,常景再次击败杜洛周,斩杀其武川王贺拔文兴、别帅侯莫陈升,生擒男女四百人,缴获牛驴五千多头,为北魏挽回了一些颜面。就德兴攻陷平州,杀死刺史王买奴,北魏的东北边境局势愈发严峻。当月,莫折天生请求投降,萧宝夤派行台左丞崔士和进入并占据秦州。然而,莫折天生随后再次反叛,将崔士和送给胡琛,崔士和惨遭杀害,秦州局势再度失控。
冬季十一月戊戌日,杜洛周攻陷幽州,擒获刺史王延年及行台常景,北魏在北方的统治受到沉重打击。丙午日,朝廷开始征收京师的田租,每亩五升;租赁公田的,每亩征收一斗。闰月,对出入市场的人每人征收一钱税,店铺房舍则分为五等征税,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增加财政收入,以应对战争带来的巨大消耗。齐州平原百姓刘树、刘苍生聚众造反,州军前往讨伐,将他们击败,刘树逃往萧衍处。萧衍的将领元树进逼寿春,扬州刺史李宪因兵力不足,最终以城投降,寿春沦陷,北魏的南方防线出现了巨大漏洞。起初,朝廷扣留州、郡、县以及长史、司马、戍主副将的子女作为人质留在京师。萧衍又派遣将领进攻逼进新野,朝廷诏令都督魏承祖前去讨伐。朝廷还下诏说:“近来旧都沦陷,中原大乱,宗室子女中,凡是属籍在七庙之内,却被杂户和低贱门第所拘禁侮辱的,全部允许他们脱离这种困境。”
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春正月甲戌日,朝廷任命司空公皇甫度为司徒,仪同三司萧宝夤为司空,车骑将军、北海王元颢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通过人事调整,期望能够整合朝廷力量,应对复杂的局势。徐州百姓任道棱聚众造反,袭击并占据萧城反叛,州军迅速出兵讨伐,成功将其平定,维护了徐州地区的稳定。辛巳日,葛荣攻陷殷州,殷州刺史崔楷坚守气节,最终战死,葛荣势力进一步壮大,随后向东围攻冀州,冀州局势岌岌可危。甲申日,朝廷诏令严格铸钱制度,以稳定经济秩序,保障国家财政的正常运转。萧宝夤、元恒芝在泾州遭遇大败,大陇都督、南平王元仲冏,小陇都督高聿相继败退逃散。东秦州刺史潘义渊献出汧城,投降贼军,使得贼军势力在关中地区进一步扩张。高平的贼军逼近岐州,岐州城人抓住刺史魏兰根,献城响应贼军。豳州刺史毕祖晖、行台羊深纷纷败退,毕祖晖在阵前战死。北海王元颢不久后也战败逃走。贼帅胡引祖占据北华州响应贼军,贼帅叱干骐麟攻入并占据豳州。朝廷特赦关西以及正平、平阳、建兴等地,试图以此安抚民心,缓和当地紧张局势。戊子日,任命司徒皇甫度为太尉,进一步提升其权力,以应对危机。己丑日,由于四方尚未平定,朝廷诏令内外戒严,皇帝准备亲自出征讨伐叛军,展现出朝廷平定叛乱的决心。辛卯日,萧衍的将领湛僧珍围攻东豫州,朝廷诏令散骑常侍元暐为都督前去讨伐。同月,萧衍又派遣将领彭群、王辩等率领数万部众逼近琅邪,朝廷诏令青州、南青二州出兵讨伐,以抵御萧衍军队的进犯。
二月丁酉日,皇帝下诏说:“关陇地区遭受贼寇的侵扰,燕赵之地贼逆猖獗,百姓流离失所,农耕荒废,再加上物资转运,劳役繁重,州仓的储备不应空虚。如果不开设输粟赏官的制度,怎么能平息漕运的烦劳呢?凡是有能输送粟米到瀛州、定州、岐州、雍州四州的人,每二百斛官斗粟米赏赐一级官阶;输送到二华州的,每五百石赏赐一级官阶。不限输送粟米的多少,输送完毕就授予官职。”此时,贼军占据了潼关,形势十分危急。丁未日,朝廷追复已故东平王元匡的爵位,改封他为济南王,以彰显朝廷对宗室的重视。庚申日,东郡百姓赵显德造反,杀死太守裴烟,自号都督,并拥立他兄长的儿子为太守。朝廷诏令都督李仁叔前去讨伐,以恢复东郡的秩序。同月,萧衍的将领成景隽进犯彭城,朝廷诏令员外常侍崔孝芬为行台,率领将领出击,将其击退,保卫了彭城。
三月甲子日,朝廷诏令准备西征,朝廷内外再次戒严。贼军随后逃走,朝廷收复潼关。戊辰日,朝廷又诏令准备回师北伐。诏令金紫光禄大夫源子邕为大都督,讨伐葛荣,期望他能扭转北方战局。辛未日,齐州广川百姓刘钧劫持清河太守邵怀,聚众造反,自封大行台。清河百姓房须自封大都督,屯兵占据昌国城,给当地社会秩序带来严重破坏。
夏季四月,别将元斌之讨伐东郡,斩杀赵显德,成功平定东郡叛乱。己酉日,蠕蠕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保持了与北魏的友好外交关系。六月,蠕蠕国再次派遣使者朝贡。同月,朝廷诏令都督李叔仁讨伐刘钧,成功将其平定,恢复了齐州地区的安宁。
秋季七月,陈郡百姓刘获、郑辩在西华造反,自号天授年号,州军前往讨伐,成功将其平定。相州刺史、安乐王元鉴占据相州造反,公然对抗朝廷。己丑日,朝廷大赦天下,试图借此安抚民心,分化叛军势力。同月,青州刺史、彭城王元劭,南青州刺史胡平,派遣将领斩杀萧衍的将领彭群,俘获二千多人,有力地打击了萧衍军队的进犯。八月,都督源子邕、李轨、裴衍攻打邺城。丁未日,斩杀元鉴,相州得以平定。随后朝廷命令源子邕等人继续讨伐葛荣,以彻底消除这一叛乱势力。九月辛卯日,东豫州刺史元庆和献出城池,向南叛逃,北魏的南方边境局势更加严峻。戊子日,蠕蠕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秦州城民杜粲杀死莫折念生,自行代理州事。南秦州城民辛琛也自行代理州事,并派遣使者向朝廷请罪。
冬季十月戊申日,朝廷特赦恒农以西,河北、正平、平阳、邵郡以及关西各州,希望通过这一举措缓和当地紧张局势,争取民心。辛亥日,任命卫将军、讨虏大部都督尔朱荣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提升他的地位和权力,以应对复杂的军事局面。甲寅日,雍州刺史萧宝夤占据雍州造反,自号为齐,年号称隆绪,公然建立起与北魏对立的政权。朝廷诏令尚书右仆射长孙稚前去讨伐,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十一月己丑日,葛荣攻陷冀州,擒获刺史元孚,将城中居民驱赶出城,致使十分之六七的人被冻死,这场灾难给冀州百姓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十二月戊申日,都督源子邕、裴衍与葛荣交战,在阳平东北的漳水弯曲处战败,二人都战死沙场,北魏军队遭受重创。同月,杜粲被骆超所杀,骆超派遣使者向朝廷请罪。
武泰元年(公元528年)春正月癸亥日,朝廷任命北海王元颢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相州刺史,期望他能稳定相州局势,抵御叛军的侵扰。乙丑日,定州被杜洛周攻陷,刺史杨津被擒,瀛州刺史元宁献城投降杜洛周,北魏北方的局势愈发严峻,大片领土沦陷,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皇女出生,却对外谎称是皇子。丙寅日,朝廷大赦天下,更改年号,试图借新的年号和赦令安抚人心,营造新的气象。丙子日,长孙稚平定潼关,收复这一重要关隘,为稳定关中局势立下功劳。丁丑日,雍州城民侯终德率众攻打萧宝夤,萧宝夤带着南阳公主及儿子,与百余骑兵渡过渭水逃走,雍州得以平定,结束了萧宝夤在雍州的叛乱局面。
二月,朝廷任命长孙稚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兼尚书仆射、西道行台,赋予他重要的军政大权,负责西部地区的治理和军事行动。当时,众多盗贼在巩县以西,关口以东,公路涧以南地区烧杀劫掠,严重破坏社会秩序。朝廷诏令武卫将军李神轨为都督,前去讨伐并成功平定,恢复了当地的安宁。
癸丑日,皇帝在显阳殿驾崩,年仅十九岁。甲寅日,皇子(皇长女元姑娘,在位1天,公元528年4月1日~公元528年4月2日)即位,大赦天下。皇太后下诏说:“我大魏承接天命,建国将近二百年,历代祖宗圣明,社稷长久安宁。高祖凭借文德开启先业,世宗凭借武功治理天下,辅佐大臣贤良,君主端庄肃穆。到先皇在位时,更是以宽厚仁爱治国,侍奉尊长遵循礼仪,温和明智,恭敬顺从。我才疏学浅,亲自治理天下,见识不如涂山氏,德行不及文母。正值妖逆接连兴起,四方边境战事不断。实在期望上天降福,皇室子孙繁盛。自从潘充华在后宫怀孕,期望生下太子,然而未能如愿,生下的却是女儿。当时只因国家局势不稳,便假称是皇子,想要以此稳定人心,维系百姓对朝廷的敬仰。没想到忽然之间,先皇驾崩,无法追挽,国家大道逐渐衰微,先皇的祭祀断绝。
皇曾孙、故临洮王元宝晖的世子元钊(北魏幼主,仅在位43天,公元528年4月2日~公元528年5月15日在位),出自高祖一脉,仪表非凡,先皇平日对他格外疼爱,情谊如同父子,就像当年楚国公子围当璧而拜得立为君一样,元钊也应承担重任。在先皇病情日益加重、弥留之际,将他召入宫中,在玉几前接受遗命。等到为先皇穿上寿衣、举行祭奠时,已经来不及登上皇位,如今元钊理应登上大宝,即日登基。我因此感到惶恐惭愧,内心不安。如今丧君之后又有新君,宗庙社稷得以稳固,应当重赏公卿大臣,以及各级官员,凡是在位的官员,都加以晋升和任用。朝廷内外的文武百官、督将和出征的将士,因丧事而解除职务的,普遍加授军功二阶;禁卫武官,从直阁以下、直从以上以及主帅,可加授军功三阶;那些失去官职和爵位的人,允许恢复封位。因谋反大逆而被削除官职爵位的,不在此列。被清议禁锢的人,也全部免除。如果二品以上官员不能亲自接受赏赐的,可授予儿子或弟弟。可将此令宣告远近,让大家都知晓。”乙卯日,幼主正式即位。仪同三司、大都督尔朱荣上表抗命,请求入朝奔丧,实则率领军队向南进发,其意图引发朝廷内外的不安与猜测。同月,杜洛周的势力被葛荣吞并,北方叛军势力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葛荣势力愈发强大。
三月癸未日,葛荣攻陷沧州,擒获刺史薛庆之,城中居民十之八九死亡,沧州百姓遭受了一场巨大的灾难。甲申日,朝廷为已故皇帝上尊谥为孝明皇帝。乙酉日,将孝明皇帝葬于定陵,庙号为肃宗,以隆重的礼仪送别这位逝去的君主。
夏季四月戊戌日,尔朱荣渡过黄河,其军事行动进一步逼近京城。庚子日,皇太后和幼主驾崩,这一事件震惊朝野,北魏的政治局势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与动荡之中,国家前途未卜。
史臣评论道:北魏自宣武帝以后,政治纲纪松弛。孝明帝年幼继承皇位,灵太后以妇人之身专制朝政,任用不恰当的人,赏罚错乱。于是叛乱在四方兴起,灾祸蔓延到京城附近,最终导致国运不长。这或许也是国家沉沦的开端,实在令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