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7年冬,应天府明皇宫朝堂议事厅内,烛火摇曳,气氛庄重。朱元璋高坐龙椅,目光扫视群臣,准备商议平定元朝的下一步计划。此时,殿外北风呼啸,那凛冽的风声却丝毫掩盖不住厅内紧张热烈的讨论氛围。铜鹤香炉中青烟袅袅,仿佛带着丝丝神秘的气息,将武将们铁甲上的寒光晕染得忽明忽暗,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征战岁月;文臣们手中的笏板映着烛光,在青砖地上投下细碎的影子,那影子仿佛也在随着众人的思绪而轻轻晃动。
朱元璋清了清嗓子,开始回顾 1367年制定的战略:“诸位爱卿,自起兵以来,朕等步步为营。先取山东,以断其羽翼,使其如无头之鸟,难以展翅高飞;再下河南,翦其屏障,让其失去坚固的防御;后据潼关,阻其援兵,使元大都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如今,元大都已如瓮中之鳖,孤立无援。”他命人展开一幅巨大的军事地图,那粗粝的手指重重地戳在山东半岛上,仿佛要将心中的谋划通过这一戳传递给众人:“王保保若想从草原南下,必经此地——朕偏不让他如意!朕要让他在这片土地上碰得头破血流!”
文臣武将们纷纷点头称是,李善长上前说道:“陛下圣明,此战略避开了与蒙古主力的正面交锋,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实乃高明之举。”话音未落,常遇春突然抱拳:“末将愿率先锋军直捣大都!元顺帝不过是一只惊弓之鸟,有何惧之有?我等定能将他一举拿下,为天下百姓除害!”殿内响起一阵附和的笑声,那笑声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期待和信心。
然而,也有部分将领提出了担忧,汤和抚着胡须沉吟道:“大都虽破,王保保在山西拥兵自重,其麾下铁骑一日不除,北方难安。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胜利,还要考虑到长远的局势。”此言一出,厅内骤然安静下来,唯有那烛芯爆裂的轻响在空气中回荡,仿佛在提醒着众人此刻的责任重大。众人纷纷陷入沉思,脑海中开始盘算着各种应对之策。
在这紧张而又关键的时刻,朱元璋站起身来,缓缓走到地图前,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诸位爱卿,我们一路走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如今已到了最后关头。王保保固然是个强敌,但我们绝不能畏惧他。我们要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将元朝的残余势力彻底消灭,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众人闻言,纷纷抬起头来,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将更加艰难,但他们也明白,为了天下苍生,他们必须勇往直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等人的商议终于有了结果。他们决定分兵两路,一路由徐达率领,直捣大都,另一路由李文忠率领,进攻山西,以彻底消灭王保保的势力。同时,他们还加强了对各地的防御,防止元朝残余势力的反扑。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朱元璋等人开始了紧张的备战工作。他们调兵遣将,筹集粮草,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而在元大都,元顺帝得知明军即将进攻的消息后,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他知道,自己的统治已经走到了尽头,他只能无奈地等待着命运的降临。
1368年正月,徐达率领的明军正式开始进攻大都。明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了元军的防线,直逼大都城下。元顺帝见大势已去,只得带着家眷仓皇出逃。不久之后,大都宣告沦陷,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宣告结束。
与此同时,李文忠率领的明军也在山西取得了重大胜利,彻底消灭了王保保的势力。
一天,朱元璋召集群臣议事,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唯有徐达那紧锁的眉头愈发深刻,仿佛心中有万千思绪在纠结缠绕,欲言又止的模样让在场众人都不禁心生疑惑。朱元璋见状,那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关切,轻声问道:“徐爱卿,你究竟有何看法?”
徐达连忙拱手行礼,沉声道:“陛下,臣以为元军之中,那王保保着实不可轻视。此人用兵之法犹如狐狸般狡猾多变,去年那场太原之战,他竟能在深夜悄然发起突袭,若非郭英拼死断后,我军恐怕要遭受重创。那一夜的血火,至今仍在臣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每每想起,臣便深感此人之可怕。”他的声音渐渐低沉下去,仿佛陷入了对那段惨烈战斗的回忆之中。殿内的老将们听着徐达的讲述,想起太原城头那触目惊心的血火场景,皆是面色凝重,仿佛时光又倒退回了那残酷的时刻。
朱元璋微微摩挲着龙椅的扶手,那粗糙的质感在他指尖滑过,仿佛传递着岁月的痕迹。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那冷意如同一柄潜藏在黑暗中的利刃,透露出他内心深处的决断与威严。
传令下去,让李文忠率东路军佯装进攻上都,以此引动元顺帝分神,使其注意力从西线转移;而徐达则领主力部队迅速西进,务必在王保保羽翼尚未丰满之前将其彻底击溃,绝不能让他有喘息之机!这是一场关乎大明江山社稷的大战,容不得丝毫的疏忽与懈怠。
殿外,惊雷陡然炸响,仿佛是上天也在应和着这雷霆般的决策。那震耳欲聋的声响仿佛要将整个天地都撕裂开来,让人心生敬畏。暴雨如注,倾盆而下,那密集的雨滴仿佛是上天洒下的愤怒之泪,狠狠地砸在地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在这暴雨的洗礼下,朱元璋的眼神愈发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知道,这是一场艰苦的战斗,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是朱元璋,是大明的开国皇帝,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守护大明的江山,让大明的旗帜永远飘扬在这片土地上。
时空悄然转换,来到了半年后的甘肃兰州城。黄沙漫天,仿佛是大自然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那漫天的黄沙仿佛是一片无尽的海洋,让人感到无比的渺小与孤独。那残破的城墙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战火与纷争。岁月的痕迹在城墙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那斑驳的墙面仿佛是一部部史书,记录着过去的辉煌与悲壮。
王保保的狼头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是在向世人展示着他的威严与勇猛。那鲜艳的红色旗帜在黄沙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仿佛是一团燃烧的火焰,照亮了整个战场。王保保,这位被誉为“天下奇男子”的将领,拥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他率领着元军在西北战场上屡立战功,成为了朱元璋心中的一大威胁。
兰州城头上,明军降将高举着滴血的首级,声嘶力竭地嘶吼着:“徐达老儿,王保保大帅已破雁门关!你们的援军,早已经成了大漠中的孤魂野鬼!”那凄厉的喊声仿佛要穿透云霄,让人心生恐惧。城下,数千具明军的尸骸堆积如山,那鲜红的血液渗入黄土之中,仿佛是在这片戈壁上渲染出了蜿蜒的赤痕,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徐达,这位大明的开国功臣,此刻正站在城楼下,凝视着那堆积如山的尸骸,心中充满了悲愤与无奈。他知道,这是一场惨烈的战斗,明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坚守在城楼上,与元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他看着那飘扬在城头上的狼头纛旗,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将王保保击败,为死去的战友们报仇雪恨。
在这残酷的战场上,双方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明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术,与元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王保保率领着元军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猛攻,试图突破明军的防线,但都被明军顽强地击退了。明军的箭雨如蝗,仿佛要将天空都遮蔽起来,让元军无处可逃。而元军则凭借着勇猛的战斗力和出色的骑兵战术,给明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在这漫长的战斗中,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明军的伤亡越来越惨重,而元军的士气也开始逐渐低落。但朱元璋并没有放弃,他深知这场战斗的重要性,他不断地给徐达下达命令,鼓励他继续战斗下去。徐达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他率领着明军继续坚守在城楼上,与元军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终于,在经过了漫长的战斗之后,明军迎来了转机。徐达率领着明军发起了一次猛烈的反击,突破了元军的防线,将元军逼退到了城外。王保保见大势已去,只好率领着残军仓皇逃窜。明军趁机发起了追击,将元军打得落花流水。在这场决战中,明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彻底击败了王保保,为大明的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
随着王保保的失败,西北战场上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朱元璋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场战斗的胜利对于大明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巩固了大明在西北的统治地位,也为大明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站在城楼上,凝视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知道,这是无数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他将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
在这场战斗之后,朱元璋并没有放松警惕,他知道,天下尚未完全平定,还有许多敌人需要他去面对。他将继续带领着大明的将士们,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而不懈努力,让大明的旗帜永远飘扬在这片土地上。
王保保身披玄色大氅,纵马从那堆积如山的尸体堆上踏过,仿佛是在踏着敌人的头颅走向胜利。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过城墙上那些瑟瑟发抖的百姓,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快意。忽的,他对身旁的副将哈剌章笑道:“汉人中有句话叫做‘擒贼先擒王’,那徐达若是敢来,我便在沈儿峪设下天罗地网,让他有来无回!”话音未落,一名探马疾驰而来,在王保保面前单膝跪地,大声禀报:“报!明军先锋已过巩昌,正朝着我军的方向快速逼近!”
王保保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沉思。他深知徐达的厉害,也明白此次明军的进攻绝非儿戏。但他却毫不畏惧,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击败明军,保卫元廷的尊严。他抬头望向那阴霾的天空,仿佛在与上天对视,心中暗暗发誓:“此役,我王保保必当全力以赴,让明军知道我的厉害!”
暮色中,六十五岁的赵德蹲在篝火旁,用豁口的陶碗搅着麦粥。二十年前他在采石矶当炮灰,如今竟成了徐达亲点的向导。“赵老哥,听说王保保的铁骑能踏碎石头?”年轻士卒小顺子凑过来,眼中满是惧意。
赵德往火里添了块干牛粪,火星子窜起半人高:“别怕,徐帅自有法子。当年打陈友谅,我们在鄱阳湖……”话未说完,号角声撕裂夜空。赵德抄起锈迹斑斑的长刀,跟着人流冲向营垒——王保保的夜袭,比预想来得更快。
蒙古骑兵的弯刀映着月光,如潮水般涌向明军东南垒。赵德看见一名少年百户被长矛刺穿胸膛,血喷在他脸上,温热腥甜。“火油!快泼火油!”他嘶吼着推动滚木,却见黑暗中突然冲出一队铁甲重骑,马蹄踏碎拒马桩,直扑中军大旗。
千钧一发之际,徐达的吼声如炸雷:“常茂!带虎贲军!”常遇春之子常茂挥舞着狼牙棒跃出,铁蒺藜混着箭矢泼向敌阵。蒙古战马人立而起,将骑手甩落,又被后续马蹄踏成肉泥。赵德抹了把脸,分不清是血是汗,只听得耳边杀声震天,仿佛又回到了采石矶的修罗场。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沈儿峪的沟壑里铺满尸体。徐达站在瞭望台上,望着对面元军大营升起炊烟,忽然笑了:“王保保这是在试探我军虚实。传令下去,今夜每营点十盏孔明灯,再让伙夫敲锅打碗,吵他个通宵!”
副将傅友德一愣:“大帅,这是……”“还记得赤壁之战?”徐达捻须,眼中闪过狡黠,“曹操被火攻前,最怕的便是睡不着觉。王保保麾下多是骑兵,若三夜不合眼,战马也成驽马。”
与此同时,王保保的大帐内,哈剌章捧着情报急报:“明军夜夜笙歌,似是在庆功!”王保保盯着沙盘,指尖划过沈儿峪的地形:“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传令各营,今夜……”他压低声音,帐外风沙呼啸,将后半句话撕得粉碎。
夜幕降临时,兰州城郊的老汉张贵推着独轮车,车里堆满羊皮袄。“大爷,这是去元军大营?”明军哨兵拦住他。张贵咳了两声:“给娃娃们送冬衣,都是苦命人……”哨兵掀开草席,却见袄子里藏着油纸包的家书,落款竟是“大明兰州卫千户所”。
三日后,当元军骑兵第三次被明军的锣鼓声惊醒时,有士卒发现马槽里的草料掺了沙砾。而王保保收到的密信上,兰州百姓的联名状写着:“愿献牛羊万头,只求大帅勿屠城。”他捏着信纸冷笑,却不知这些牛羊正被徐达的伏兵截获,成了明军的犒赏。
沈儿峪的星空下,赵德带着一队明军扮成牧民,赶着羊群摸向元军后营。“这是徐帅给王保保的‘安神汤’。”他往羊尾绑上硫磺包,眼中闪过狠厉。而此时的王保保,正盯着地图上突然消失的明军粮道——那是徐达用三十辆空车,在戈壁上拖出的假痕迹。
子时三刻,羊群撞响元军鹿角。蒙古兵举着火把围拢,却见羊群突然炸成火球。赵德在暗处扯开嗓子:“明军夜袭啦!”元军营地顿时大乱,而真正的明军主力,正借着漫天黄沙,从西侧峡谷悄然逼近。
当晨雾漫过沈儿峪的山梁,王保保的狼头纛旗轰然倒地。赵德看着元军骑兵在沙地上画出凌乱的蹄印,那些昨夜还在敲锣打鼓的明军,此刻如猛虎下山。他握紧长刀,听见徐达的喊声穿透硝烟:“降者免死!”
王保保在亲兵簇拥下奔向黄河渡口,身后传来明军的欢呼声。他回望一眼血色残阳下的沈儿峪,突然想起朱元璋的话:“朕要让北元再无獠牙。”而此时的应天朝堂,朱元璋正展开捷报,烛火映得他眼角的皱纹如刀刻般深刻:“传旨,封徐达魏国公,赵德……授百户,世袭罔替。”
沈儿峪的风掠过尸骸,将未干的血迹吹成暗红的痂。这一夜,有人听见黄河呜咽,也有人看见大漠深处,一只孤狼仰头长嚎,声音里裹着草原的霜雪,和一个王朝最后的余烬。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