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什么是“妇女发展纲要”?它有什么作用?
- 妇女权益保障法100个热点问题
- 谭芳 桂芳芳 李凝未
- 1444字
- 2025-05-07 14:33:57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是由国务院制定并颁布的、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现男女两性和谐发展、促进女性全面进步的总体安排和规划。目前,我国已经制定并颁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四个纲要。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发布于1995年7月27日,是国务院颁布的以促进女性全面发展为核心内容的国家行动纲领。2000年年底,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纲要确定好的11项主要目标基本得以实现,为21世纪中国女性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发布于2001年5月22日,是国务院制定的、针对新时期女性发展的总体规划。纲要充分考虑了我国女性的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借鉴了1995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诞生的《北京宣言》《北京行动纲领》提出的“妇女发展12个重要领域”的理念,确定了“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管理”“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法律”“妇女与环境”六大优先发展的领域,并把促进女性发展的主题贯穿始终。截至2010年,纲要确定的34项主要目标基本实现,标志着我国在促进女性发展和男女平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发布于2011年7月30日,是针对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又一项总体规划。纲要确立了“全面发展”“平等发展”“协调发展”“妇女参与”四大基本原则,为优化女性发展环境、保障女性合法权益提供了重要保障。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显示,十年间,纲要主要目标如期实现,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我国在促进男女平等和女性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新成就,女性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同时,报告指出:女性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相关领域女性权益保障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1]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发布于2021年9月8日,恰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一重要节点,它为我国科学规划女性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团结引领女性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提供了具体的前进方向。纲要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坚持男女两性平等发展、坚持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作为基本原则,并在总体目标中提出:“展望2035年,与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妇女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2]
那么,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在女性权益保障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是一系列内涵丰富的、体现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特征的、致力于女性权益保护的实施指南和工作守则。它由国务院发布,针对教育、健康、经济等多个领域,设定了许多具体的、可被量化的指标。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需依据纲要,制定和组织实施适合本行政区域的、更为细化的女性发展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保障妇女权益所需经费列入本级预算,同时,其完成情况,需受到监测并纳入考评。
如此一来,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延伸出可被衡量的具体指标,男女平等也就有了较为详细、具体的目标和前进方向,女性权益的保障也得以落到实处。
注释
[1]参见《〈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载中国政府网,
[2]参见《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载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