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奉天子陵邑
- 大汉:吾绝不为海昏侯
- 狮子的小迷弟
- 2117字
- 2025-05-06 22:55:43
想起临别时刘贺脸上的郑重,刘病已回家后还忍不住叹气。
平心而论,他还是很敬重刘贺的。聪敏爱民,胸怀大志,有高祖之风。不愧是得到了太祖高皇帝的指点,连高皇帝的习性也一块学了。
毕竟,除了高皇帝,没有哪位皇帝会拉着他一块躺在温室殿的地砖上,还头枕冕服。
只要叔侄同心协力,斗倒霍光,必能中兴大汉。
这点曾经刘病已深信不疑,如今却要打上一个小小的问号。
他信刘贺仁德,刘贺却信方士谶语且深信不疑,还要因为一句谶语耗费他手中本就不多的钱财。
刘贺赐予的钱财,若单纯享乐可延绵数代。但放在国家大事中,不过尔尔。
开荒,可不是找一片略微平整的荒地,烧山,翻土这么简单。他之前之所以在上林苑开荒,就是因为上林苑没有皆是官吏,奴仆,能最大程度做到如臂使指,熟悉新犁,培养农夫。
下乡后,就麻烦多了。有些地能开,有些地不能开,还有些地百姓不愿开。若是以强权压制,关中父老会告诉什么叫血性。
这种时候,就需要金钱开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况且,除了开荒以外,他还借着身份之便,笼络乡里。
里正掌一里百家,十里一亭,十亭一乡。
乡中,有三老一人,由乡民推选五十岁以上,德高望重,能率众者担任。
有秩啬夫一人,秩百石,主诉讼、赋税。
游徼两人,巡察缉盗,配备弩机、棨戟。
这是刘病已想到,自己能拉拢,又不会引起霍光注意的力量。
为了这些人,他丝毫不吝啬钱财,半年不到,花钱如流水,刘贺所赐的钱财只剩下三成。
官吏,乡里,养犁,修犁,哪项不要钱。
如今还要他花钱买粮,刘病已想想就就气。
若是让他知道,是谁蛊惑皇帝,他非要让人知道,刘氏儿郎的一腔热血。
真当他没脾气的,一刀攮死你信不信。
什么,你说是太祖高皇帝。
来来来,我给你看看什么叫环首刀。
谁不知道陛下受太祖高皇帝教导,就算要降也应是祥瑞。
钱到用时方恨少,愁!
大司马大将军,难!
刘病已念叨霍光,另一边霍光父子也在念叨这位大汉首任典农都尉。
从刘病已入宫之日,他便进入了霍光的视线,后来刘贺将昌邑国库钱财交于刘病已,又让霍光多了几分注意。
再后面刘病已任典农都尉,做事有理有据,又仿信陵君广收“门客”,这让霍光顿生警惕。
在他看来,上林苑中的官吏,奴仆,是刘贺在宫内的依仗;而刘病已则是刘贺在宫外的依仗,至于龚遂,王吉等人,皆不足为惧。
“你看看。”霍光将案上的箱子交给霍禹。
箱子有三个,里面装的是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木牍。上面记载的是刘病已任典农都尉后的一举一动。
之所以一份为三,是因为木牍的来源不一样。最少的是各地的县令,中间的则是刘病已身边的官吏,最多的则是亭长与霍氏下属。
刘病已以为霍光贵为大司马大将军,目光所至皆是三公九卿各地郡守,最次也是都尉,卫尉,不会太关注乡间黔首。
却不知,霍光在他身上的注意力甚至还要在刘贺之上。
刘贺虽然在上林苑笼络奴仆,但所行皆是利国利民之举。而刘病已却借开荒之机,大肆收拢民心。
即便打着刘贺的旗号,那也是悖乱之举,视同谋逆。
要知道,百姓作乱与官吏作乱不同,牵连甚广。一旦成势,大汉十余年休养生息毁于一旦。
如今刘病已所作所为,简直是在动摇大汉的根基。
若不是刘病已开荒不遗余力,能力不凡,身份特殊,霍光早把人下狱了。
片刻后,霍禹看完了箱子中的木牍,咬牙道,“此子其心可诛。”
他虽然在霍光眼里不堪大用,但他不蠢。也看出了刘病已的“危害“。
关中各地良家子,平时务农,战时为兵,能手引强弓,脚踏弩张。若有各地乡老相助指挥,眨眼间就是一支大军。
“如何处置。”霍光开口问道。
霍禹没有丝毫犹豫,“杀之。”
杀了刘病已,一切问题就都没了。各地乡里,即便心有不满,无领头之人也难成大器。
霍光的脸色顿时冷了下来。杀人是下下策,属于不得已而为之。
霍禹见状也知道答错了,面露思索之色,顿了顿,试探性的开口说道,“明升暗降,严守武库。”
霍光不置可否,接着问道,“与刘病已交好的各地三老该如何。”
霍禹闻言顿时犯了难,三老虽受朝廷管辖,但并非朝廷任命,而是乡民自选德高望重之人。
若是只有一两个,随便找个由头就弄了。
但要是大批量治罪三老,必定引起民怨,这道理他还是懂的。
“儿并无良策,望父亲指点。”
霍光这次没有卖关子,淡淡道,“奉天子陵邑。”
当初高祖建国,定都关中。当时,关中及周边,约有九十七万户,人四百五十六万。可山东各国却有一百一十八万户,人八百五十万。
主弱枝强,江山不稳。
为了增加关中,防备各地豪强作乱,高祖以“奉天子陵邑”为契机,迁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族及豪杰于十万余众于关中。
后高祖,惠帝,景帝都迁豪强徒陵。
至此,陵邑便成了定制,汉武帝更是三次陵邑。
不过后面的陵邑已不是为了所谓的充实关中,更多的还是削弱地方,缓解矛盾。
钱财能带走,地你总不能背着跑吧,这就给了当地百姓喘息之机。
霍禹略微思索便明白此举的好处,眼前顿时一亮,“父亲老成谋国,儿拍马莫及。”
三老非朝廷任命,难以罢免,可我能让你搬家呀。
或许各地三老家产达不到徒陵的标准,不过没关系。
武帝曾迁“郡国吏民豪杰及訾三百万者”于茂陵。
三老家产肯定不足三百万,但只要你是豪杰,也可以荣幸的为先帝守陵。
如今,天下太平,吏治清明,各地三老,皆是豪杰,一纸诏书统统搬家。
在乡里你是三老,百姓拥戴,离开乡民,你连屁都不是。
你要是不搬,那更好办了。
不从诏令,轻则抄家流放,重则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