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江涛的经历

江涛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今年35岁。

他从小是个很乖的孩子,在他们村,姓江的是小姓,所以没少受人欺负。

但是他也从没有任何过激的行为,一直都是逆来顺受。

他没上过什么学,十六岁时就离开了村子,到安市打工挣钱。

开始他在一家餐馆当学徒,由于为人老实又不善言辞,经常被其他学徒调戏。

好在比较聪慧,学的很快,两年后,他便自己开了一家小饭馆。

一开始生意不错,每天来吃饭的人也不少。

但是好景不长,饭馆经营了不到一年,他就收到了父亲生病的消息。

由于常年耕种,江涛父亲患上了腰间盘突出。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有这个毛病,但大多也不当回事。

基本都是忍着疼,继续下地干活。

直到他父亲腰疼的愈发严重,后来甚至无法下床,这才有村里人去市里告诉了江涛。

江涛母亲早逝,家里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哥哥常年在南方打工,姐姐则是远嫁东北,短时间内联系不上,只能靠江涛一人想办法给父亲看病。

为了照顾父亲,江涛关掉了自己的饭馆,回到了家里,白天做着零工,方便随时回家看护父亲。

等到他哥哥姐姐收到消息回来后,只留下两笔钱,短暂的住了一段时间,就又匆匆离开。

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了。

江涛又独自承担起照顾老父亲的责任。

就这样,他照顾了一年时间,父亲终于能下床自理了。

自此,江涛终于能回到安市,重新开始打工赚钱。

后面的日子,他又干过餐馆,也当过搬运工人,去过工地打过小工。

钱没攒下多少,日子也过得很平淡。

直到两年多前,他去一家工地当了一名钢筋工。

而工头,正是王卫国。

就是当初在饭局上扇了刘畅耳光的王哥。

笔记上的内容,也到此为止,后面画着一个省略号。

张枫将那笔记本翻来翻去,也不见有新的内容出现。

奇怪,怎么只记录到两年多前,后面他成立江海集团的事情怎么消失了?

而且这里面江涛的生活经历,为人处世透露出来的性格,和虎哥讲述的也相差太大了吧。

也和自己遇见他两次,给自己的感觉很不一样。

一个是逆来顺受,老实巴交的打工老百姓。

一个是举止投足间充满自信,说话办事极有城府的大老板。

到底发生了什么,一个人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变化这么大?

而且还白手起家,成立了江海集团。

最关键的部分,应该就是笔记上没有显示的近两年发生的事。

张枫合上笔记本,回顾着江涛的故事,和自己遇见他两次的情景。

不行,他还是无法将这两人对上号。

反差也太大了。

不过,江涛的经历和刘畅的经历都有个共同点。

他们都和王卫国有交际。

难道这么巧?

张枫摇摇头,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

“算了,爱谁谁吧。”

沉思片刻后,张枫嘀咕了一句。

他现在搞不清楚江涛到底是怎么回事,但目前看来,对自己还是善意的。

自己也不能一直把心思放在他身上。

现在的重点还是要放在赚钱上。

距离下次给母亲缴费,还有不到一个星期了。

自己还有两箱衣服没卖,汉堡店也还没开起来。

必须加快步伐了。

张枫看了看时间,换好鞋,往菜市场走去。

他决定现在就去买做汉堡的原料,开始研究配方。

汉堡的精髓就在于里面的肉饼和沙拉酱。

肉饼好吃与否,取决于腌制的过程。

而沙拉酱好吃与否,则和添加了什么配料有关。

他准备今晚就开始腌制肉饼、制作酱料,明天卖完衣服后,就找王斌和其他朋友过来试吃。

直到找到最适合这个年代年轻人的口味。

傍晚六点的生活区,下班的工人穿着蓝色工装,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街道和菜市场中。

菜市场里叫卖的声音此起彼伏,除了海鲜,基本什么食材和调料都能找到。

“张伯,给我切三斤牛里脊,再加一斤猪五花。”张枫又来到了张伯的肉店。

张伯挺着个大肚子,本来白色的围裙早已被油脂染成了黄色,在店里磨着刀。

“这次要这么多?能吃完吗?”

“没事,吃不完还能放冰箱。”

张枫家有一台冰箱,是前年买的,还需要变压器才能正常工作。

但质量属实是杠杠的,记忆里这台冰箱一直用了二十多年,除了照明灯中间不亮了,从没出过其他毛病。

是他家用的时间最长的电器之一。

“建军生了个好儿子啊,这么有生意头脑。”

生活区的人们大多都互相认识,张枫搞抽奖卖衣服的事传开的很快,许多人都看到了他生意的红火。

不少人都对张枫有点刮目相看,没想到竟能想出这种鬼点子。

买完肉,张枫又买了玉米油、鸡蛋、炼乳等做沙拉酱的原料。

还买了一些蜂蜜、柠檬汁之类的调味料。

他要尝试往沙拉酱里添加不同的东西,看哪一种更受人欢迎。

至于蔬菜,他选择了最经典的番茄、生菜和洋葱。

最后,就剩下面包片了。

生活区里只有一家面包店,老板是一个哑巴女人,张枫得管她叫柳姨。

柳姨的老公以前是钢厂的冶钢工人,大家都叫他老李。后来因为一次操作事故,失去了一条胳膊,成了残疾。

由于没办法再从事钢厂工作,便和柳姨一起开了这家面包店,在店里帮忙。

他们没有子女,家里还有一对老人需要赡养。

虽然生活遭遇很苦,但柳姨每天脸上都挂着笑容,对每个顾客都很热情。

有时遇到小孩子,还会将今天卖不完的面包免费送给他们。

张枫来到店里时,并没有其他顾客。柳姨正收拾着货架,老李则在帮忙打扫着卫生。

货架上的面包样式都很简单,不像后来的面包店,种类繁多,样式复杂。

见到张枫进来,老李停下了手上的活,笑着招呼道:“小枫?要买点什么?”

“叔,我想让你们帮我做点面包。”

“做点面包?这些不行吗?”

张枫看了看货架上的这些,摇摇头。

“不行,太硬了。我要很软的那种,表皮要有一层皮,上面撒上芝麻。”

老李和柳姨听完,都是一脸疑惑。

他们还从没见过这样的面包。

柳姨是哑巴,说不出话,用手比划着什么,然后从柜台里拿出纸笔。

“你姨说,让你画出来。”老李翻译道。

张枫放下手中的东西,在纸上画出了汉堡的两张面包片的样子。

“大小就是和手掌差不多,关键是要里面很软,表皮香脆。”

张枫解释着,柳姨看着他画的汉堡皮,点点头,又比起了手势。

“你要多少?什么时候要?”老李帮着翻译道。

“先做五十个吧,明天下午我来拿。”

“五十个?”老李有些惊讶,“这么多?”

“嗯。”张枫点点头,“你看多少钱?”

柳姨掐着指头盘算了盘算,比出了一个手势。

“二十五块?”

柳姨点了点头。

张枫数过二十五块钱,递给了柳姨。

“那我明天下午来拿哈!”

柳姨接过钱,微笑着向张枫比出个大拇指,表示没问题。

回到家中时,张建军已经吃完饭了,正坐在沙发上休息。

“你买这么多东西干嘛?”看着张枫提的大包小包,满脸疑惑。

“做汉堡!”张枫迫不及待地跑到了厨房。

“汉堡?”张建军嘀咕了一句。

现在老婆还在住院,下一笔医疗费还没有着落,儿子却花这么多钱买这些东西,做什么汉堡。

我看是憨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