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日食之验

钦天监的铜壶滴漏显示卯时三刻,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我裹紧单薄的衣衫,在观星台上调整着简仪的角度,指尖被晨露浸得冰凉。

来到钦天监已经七日,程砚舟对我的监视丝毫未减。每日卯时,他必定准时出现在我的小院门口,面无表情地递来一张写满问题的纸条。从五星经纬到节气推算,从圭表测影到漏刻计时,问题一日比一日艰深。

“今日观测什么?“清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我转身,程砚舟一袭深蓝官服立于晨光中,衣袂随风轻动。他手中果然捏着一张对折的宣纸。

“大人早安。“我福了一礼,接过纸条展开,上面只有一行字:“五日后天象如何?“

我心头一跳。作为历史系学生,我知道万历二十三年五月庚午日有一次日环食,南京地区可见偏食。这正是五日后。

“五日后午时前后,将有天狗食日。“我谨慎回答,刻意使用古人对日食的称谓。

程砚舟眸光一闪:“食分几何?持续几时?“

“食分约七分,持续两刻有余。“我回忆着史料记载,“初亏在午时一刻,食甚在午时三刻,复圆在未时初。“

程砚舟从袖中取出一册簿子,快速翻到某页对照。我瞥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天文推算。

“与钦天监预测相差无几。“他合上册子,眼神锐利如刀,“你可知若预言不准的后果?“

“民女明白。“我低头看着青砖地面,几株倔强的野草从缝隙中钻出。

“抬起头。“程砚舟突然命令道,“看着我的眼睛说。“

我抬眼与他四目相对。晨光中,他的睫毛在眼下投出细小的阴影,瞳孔如墨般深邃。

“我...我所见天象确实如此。“我努力保持声音平稳,“若有不实,甘受责罚。“

程砚舟凝视我片刻,突然转身走向院中的石桌:“过来,解释天狗食日的道理。“

这是考验。在古代中国,日食被视为“阴侵阳“的凶兆,但天文学家们早已掌握其天文原理。我必须在尊重古人认知框架的前提下,给出科学解释。

“日者,阳精也,月者,阴精也。“我缓步走到石桌旁,用手指蘸着茶水画出三个圆圈,“当月在日与地之间,三者连为一线,月掩日光,地上所见日轮缺损,即为日食。“

程砚舟目光落在我的水图上:“这与汉代张衡《灵宪》中所言相似。但为何不是每月都有日食?“

“因月道与黄道相交,非每月都恰在交点。“我在桌上画出两条相交的线,“唯有当朔日时月近交点,才会发生日食。“

程砚舟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解释完全正确,而且比当时普遍认知更精确。

“你从何处学得这些?“他声音中的怀疑少了些,多了几分纯粹的好奇。

“家祖父藏书中有一册西域传教士所著《天问略》,内有图示。“我半真半假地回答。这本书确实存在,但要在几年后才会由利玛窦带入中国。

程砚舟若有所思地点头,突然从怀中取出一卷帛书递给我:“看看这个。“

我小心展开,是一幅精细的星图,标注着近期行星运行轨迹。

“这是...“

“五纬运行图。“程砚舟指着上面的标记,“你说你能见未来天象,那么告诉我,五日后金木二星位置如何?“

我仔细研究星图,结合现代天文知识在心中计算。金星运行周期约224.7天,木星约11.86年...

“五日后,金星在此处。“我指向金牛座方向,“木星则在室宿与壁宿之间。“

程砚舟不动声色,但我注意到他指尖微微收紧。我又猜对了。

“周大人三日后要见你。“他突然转换话题,“准备一份详尽的日食预测。“

“周大人?“我心头一紧,“为何...“

“圣上关心天象。“程砚舟打断我,语气冷淡,“你只需如实陈述所见,不得妄言吉凶。“

我低头应是,心中却掀起波澜。周大人要将我的预言上达天听?这在明朝是极危险的事——若预言应验,可能被视为妖人;若不验,则是欺君之罪。

程砚舟似乎看出我的忧虑:“害怕了?“

“不...“我深吸一口气,“只是担心言语不当,冒犯天威。“

“你倒是谨慎。“程砚舟轻哼一声,“记住,在周大人面前,只说天象,不论人事。日食不过是日月运行常理,与朝政吉凶无关。“

我惊讶地看着他。这番话在明代堪称“离经叛道“——按传统,日食是上天示警,皇帝常因此下诏求言、修德政。

程砚舟似乎意识到自己失言,立刻冷下脸:“专心准备预测。三日后我来取。“说完便转身离去,官服下摆扫过石阶,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我望着他的背影,思绪万千。这位年轻的钦天监监正,似乎并不完全信服传统的星占学说。

接下来的三日,我埋首于钦天监的典籍中,准备日食预测。程砚舟出人意料地送来几册珍贵的天文历算书籍,包括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经》和明代贝琳所修的《七政推步》。

这些典籍在后世大多残缺不全,此刻完整地展现在我眼前,让我几乎忘记了处境危险。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同时小心地将现代天文知识与古代方法融合,编制出一份既准确又不显突兀的预测。

第三日傍晚,我正在书房核对数据,忽闻门外有脚步声。不是程砚舟沉稳的步调,而是更为拖沓的节奏。

“李姑娘在否?“一个尖细的声音传来。

我开门,见是一个面白无须的中年男子,着青色官服,笑容可掬。

“在下钦天监漏刻博士赵德安,奉周大人命,请姑娘移步一叙。“

我心头警铃大作。程砚舟明明说明日才带我去见周大人,为何突然提前?而且派一个陌生人来?

“程大人可知此事?“我试探地问。

“周大人直接下令,不必经由程监正。“赵德安笑容不变,眼中却闪过一丝异样,“姑娘请速随我来,莫让大人久等。“

我犹豫片刻,还是跟着他出了院门。钦天监廊庑曲折,赵德安带我走的却不是通往正堂的路,而是拐向一处偏僻的小院。

“周大人在这里?“我放慢脚步。

“大人喜静,特选此处与姑娘详谈。“赵德安回头,笑容突然变得诡异,“姑娘不是能掐会算吗?难道没预见到今日?“

我猛地站住,后背渗出冷汗。这是个陷阱!

就在我准备转身逃跑时,旁边的月洞门里突然闪出一个熟悉的身影。

“赵博士。“程砚舟冷冽的声音让赵德安浑身一颤,“你带我的犯人要去何处?“

赵德安脸色刷白:“程、程监正...周大人命我...“

“周大人此刻正在文华殿陪圣上观象,何来时间见她?“程砚舟步步逼近,“还是说,有人假传周大人之命?“

赵德安额头冒出豆大的汗珠:“下官...下官可能记错了...“

“滚。“程砚舟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

赵德安如蒙大赦,仓皇逃走。我双腿发软,扶住墙壁才没瘫倒在地。

“谢谢大人...“我声音发抖。

程砚舟冷冷地扫我一眼:“别自作多情。你若出事,我难辞其咎。“他顿了顿,“不过,你倒是机警,知道情况不对。“

“那人...不是周大人派来的?“

“赵德安确是钦天监官员,但...“程砚舟眉头紧锁,“近来行为可疑。我怀疑他与某些朝中势力有染。“

某些朝中势力?我心头一动:“与...与我被诬陷有关?“

程砚舟锐利地看我一眼:“你知道什么?“

“只是猜测。“我小心回答,“民女无辜获罪,背后必有缘由。“

程砚舟沉默片刻,突然道:“回去再说。“

回到我的小院,程砚舟检查了门窗,确认无人偷听后,才低声道:“你被指控私通白莲教,证据是一封密信和丫鬟证词。但蹊跷的是,那丫鬟在你入狱后便失踪了。“

“大人查过此事?“我惊讶地看着他。

程砚舟不自然地移开目光:“钦天监虽主管天象,但也有监察异常之责。“他递给我一张纸条,“看看这个。“

纸条上写着一串古怪符号,像是某种密码。

“这是在赵德安案头发现的。“程砚舟声音压得更低,“与白莲教密信上的符号相似。“

我心跳加速。难道原主被陷害与钦天监内部的阴谋有关?

“我不认识这些符号。“我老实回答,“但若大人允许,我可试着破解。“

程砚舟审视我片刻,微微颔首:“日食预测准备得如何?“

我取出精心准备的卷轴递给他。程砚舟快速浏览,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明早我带你去见周大人。“他收起卷轴,“记住,只说日食,不论其他。尤其不要提赵德安之事。“

“民女明白。“

程砚舟走到门口,又回头道:“今晚我会派心腹守在院外。若再有人来,无论自称奉谁之命,都不要开门。“

月光下,他的侧脸线条分明,眼中是我从未见过的凝重。这一刻,我忽然意识到,在这个陌生的时空中,这个表面冷峻的男人可能是唯一能保护我的人。

“大人为何...“我鼓起勇气问道,“为何帮我?“

程砚舟的身影在月光下顿了顿:“我不是帮你,只是尽忠职守。“

但他的语气,已不似初见时那般冰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