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周旋

文华殿东暖阁的熏香浓郁得几乎令人窒息。我跪在冰凉的青砖地上,额头贴着交叠的双手,不敢抬头。周大人的声音从上方传来,带着刻意营造的威严:

“圣上,此女便是前日准确预言月食的李白。“

我心跳如鼓,几乎要冲破胸腔。周大人竟然直接带我面圣?这远比预想的更加危险。余光中,我看到程砚舟站在一侧,身姿笔挺如松,但手指在袖中微微蜷缩。

“平身。“一个略显疲惫的男声响起。

我缓缓抬头,终于见到了万历皇帝——这位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比我想象中更加瘦削,面容苍白,眼窝深陷,头戴乌纱翼善冠,身着黄色龙纹常服,斜倚在软榻上。史书记载的“万历怠政“似乎在他身上留下了明显痕迹。

“谢陛下。“我声音发颤,小心地站起身,却仍低着头。

“听闻你能预知天象?“万历皇帝懒洋洋地问,手指轻轻敲击榻边的一册奏折,“前日月食,你比钦天监算得还准?“

“民女只是...偶有所见。“我谨慎回答,“不敢与钦天监诸位大人相比。“

周大人笑眯眯地插话:“陛下,此女预测五日后将有日食,食分七分,与钦天监推算几乎一致。“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哦?那你说说,这天狗食日,主何吉凶?“

我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这是最危险的问题——在明代,天象常被附会为上天对帝王的警示。若解释不当,轻则被视为妖言惑众,重则可能被扣上“谤君“的罪名。

程砚舟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眼神警告。

“回陛下,“我深吸一口气,“日食不过是日月运行常理。月掩日光,如灯前手影,乃自然之理,无关吉凶。“

暖阁内骤然安静。我听到周大人倒吸一口冷气。在万历朝,这种将天象“去神秘化“的言论几乎是大逆不道。

出乎意料的是,皇帝突然轻笑一声:“倒是与徐光启那西洋教士的说法相似。“他转向周大人,“爱卿以为如何?“

周大人额头渗出细密汗珠:“陛下明鉴。天象虽有其自然之理,但天人感应之说自古有之...“

“罢了。“万历皇帝摆摆手,似乎对这场讨论已失去兴趣,“既然她能预知天象,五日后日食,就让她来给朕解说。“说完便闭上眼睛,示意众人退下。

退出暖阁后,我的双腿几乎支撑不住身体。程砚舟不动声色地靠近,让我能借他的袖子稳住身形。周大人则面色阴晴不定,领着我们穿过重重宫门,直到一处僻静的回廊才停下。

“你险些酿成大祸!“周大人突然转身,声音压得极低却充满怒意,“在天子面前妄议天象,谁给你的胆子?“

我张口欲辩,程砚舟却先一步开口:“大人息怒。此女不通礼数,下官会严加管教。但她所言天象之理,确与近年传入的西学相合...“

“西学?“周大人冷笑,“那些红毛番的邪说也敢在圣前妄谈?“他锐利的目光转向我,“若非圣上指名要你解说日食,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我低头不语,心跳仍未平息。周大人又训斥了几句,最后命令程砚舟“好生管教“,便拂袖而去。

回钦天监的马车上,我终于忍不住问道:“程大人,我...说错话了?“

程砚舟望着窗外流动的街景,侧脸线条紧绷:“从活命的角度看,你说错了;但从天理角度看,你说对了。“

这模棱两可的回答让我更加困惑。

“周大人似乎...很不满?“

“周大人不满的不是你的言论,“程砚舟转过头,眼神复杂,“而是你打乱了他的计划。“

“什么计划?“

程砚舟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你知道为何周大人如此热心将你引荐给圣上?“

我摇摇头。

“朝中正在争论国本之事。“程砚舟声音几不可闻,“周大人一派希望借天象异常劝圣上早定太子。“

我心头一震。万历朝的“国本之争“是明史上有名的政治事件——皇帝偏爱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而大臣们坚持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双方僵持近二十年。

“所以周大人想利用我的'预言'...?“

“嘘。“程砚舟制止我继续说下去,“记住,五日后你只需解说日食过程,不可多言一字。否则...“他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马车驶入钦天监大门时,天色已近黄昏。程砚舟送我回小院后,出人意料地没有立刻离开。

“还有事吗,大人?“我站在院门口,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程砚舟犹豫片刻,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布包:“这些或许对你有用。“

我打开布包,里面是几页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纸和一本薄册子。纸上记录着近期天文观测数据和一些奇怪的符号,与之前见过的密码相似;册子则是《白莲教源流考略》,一本官方编纂的禁教资料。

“这...“

“日食前看完。“程砚舟简短地说,“记住,我没给过你这些。“说完便转身离去,背影在夕阳中显得格外孤直。

我回到书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程砚舟给的观测记录显示,最近半年钦天监监测到多次异常天象——流星频发、行星运行轨迹微小偏移,甚至有一次记录到“夜半天赤如血“的奇异现象。这些都被标注为“密不上报“。

更令人不安的是,那些奇怪符号频繁出现在记录边缘,旁边有时会标注一个“赵“字。联想到赵德安,我不寒而栗。

《白莲教源流考略》则详细记载了这个明代著名秘密教派的历史、教义和活动方式。其中一章专门论述白莲教如何利用“天变“煽动民众,甚至伪造天象异变。

合上书册,我脑中思绪万千。程砚舟显然在暗示什么——钦天监内部有人与白莲教勾结?伪造天象?而原主被诬陷“私通白莲教“,是否与此有关?

夜色渐深,我点亮油灯,继续研读那些密码符号。经过反复比对,我发现它们与《白莲教源流考略》中提到的“莲花暗记“有相似之处,但更为复杂。若真是一种密码,破译需要更多样本。

窗外传来打更声,已是亥时。我揉了揉酸痛的双眼,正准备休息,忽听窗棂轻轻响了三下。

“谁?“我警觉地站起身。

“是我。“程砚舟的声音从窗外传来,比平日更加低沉,“有异状,熄灯,别出声。“

我立刻吹灭油灯,屏息静立。黑暗中,我听到轻微的脚步声在院墙外徘徊,还有压低的交谈声:

“...确定在这里?“

“赵大人说就是西厢...“

“...子时动手...“

血液瞬间冻结。有人要对我下手!脚步声渐渐远去后,窗缝中塞进一张纸条。我摸黑拾起,借着月光辨认上面的字迹:“寅时初,后角门。“

这是程砚舟的字。他要帮我逃走?我攥紧纸条,心跳如擂。若离开钦天监,我就是逃犯;若留下,可能活不过今夜。

权衡片刻,我决定信任程砚舟。快速收拾了几件必需品和那些珍贵资料,我静待时辰到来。

寅时的更声刚过,我悄声推开房门。月光如水,庭院中树影婆娑。我贴着墙根潜行至后角门,果然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跟我来。“程砚舟一身夜行衣,与平日官服肃整的形象判若两人。

我们沿着僻静小巷疾行,最终来到一座不起眼的小院前。程砚舟轻叩门环三长两短,门“吱呀“一声开了,露出一张苍老的面孔。

“老师。“程砚舟恭敬地行礼,“人带来了。“

老者须发皆白,双目却炯炯有神。他上下打量我,微微颔首:“进来吧。“

屋内陈设简朴,四壁书架上堆满典籍。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一座精巧的铜制仪器,形如浑天仪,但更加复杂。

“这是...“

“老夫自制的天象仪。“老者示意我坐下,“砚舟说你通晓天文,能预言天象?“

我看向程砚舟,他轻轻点头。

“略知一二。“我谨慎回答。

老者——后来我知道他是程砚舟的恩师,前钦天监监副徐岳——取出一卷星图铺在桌上:“看看这个。“

星图上标注的行星位置与近期实际观测有明显偏差,但旁边却批注“如仪所示“。我皱眉思索,突然明白过来:

“有人篡改了观测记录?“

徐岳和程砚舟交换了一个眼神。

“不只如此。“徐岳指着天象仪,“最近半年,这台仪器的预测与实际天象时有出入。起初老夫以为仪器有误,但反复校验无误后,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天象本身出现了异常。“

我心头一震。作为现代人,我知道行星运行极其稳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可观测的变化。除非...

“有人伪造天象?“我脱口而出。

徐岳目光锐利:“你为何这么说?“

我取出程砚舟给我的资料,指出那些异常记录:“这些现象若集中出现,极不自然。而白莲教素有伪造异象的传统...“

“聪明。“徐岳赞许地点头,“老夫怀疑钦天监内部有人与白莲教勾结,利用某种手段制造假象,再借'天变'蛊惑人心。“

程砚舟终于开口:“李姑娘被诬陷私通白莲教,很可能与此有关。她或许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

我猛然想起原主记忆碎片中的一幕——一个月夜,她在后花园撞见父亲与一个神秘人交谈,那人递过一个锦盒,里面似乎装着...

“一面铜镜!“我失声叫道。

程砚舟和徐岳同时看向我。

“什么铜镜?“程砚舟追问。

我努力拼凑那些模糊的记忆片段:“我...原主在被捕前,曾见李侍郎与一神秘人交接一面古铜镜。镜背有奇特花纹,似星图又似符文...“

徐岳突然站起身,快步走向内室。片刻后,他捧出一个紫檀木匣,小心打开——里面赫然是一块铜镜碎片,边缘参差不齐,背面刻着繁复的星纹。

“可是类似此物?“

我凑近细看,浑身血液瞬间凝固——这花纹,这质地,与我在故宫触碰的那块铜镜碎片一模一样!

“就是它!“我声音发抖,“这是...“

“天机仪的一部分。“徐岳神色凝重,“相传为元代郭守敬所制,能观测天象,更能...改变天象。“

我脑中轰然作响。难道我的穿越与这神秘铜镜有关?而原主正是因为目睹了铜镜交易才遭灭口?

程砚舟紧盯着我的反应:“你知道这铜镜的来历?“

我该告诉他们真相吗?告诉他们我来自四百多年后,因触碰这铜镜而穿越?他们会把我当疯子还是妖女?

就在我犹豫之际,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钟声。徐岳面色大变:

“宫中有变!“

程砚舟迅速起身:“老师,您带李姑娘从密道离开。我去查探情况。“

“小心赵德安一党。“徐岳叮嘱道,随即转向我,“姑娘,看来天象异变背后,藏着比我们想象更大的阴谋。而你,或许是解开这一切的关键。“

程砚舟在门口回头,月光下他的眼神复杂难明:“五日后日食之约,恐怕已不仅是解说天象那么简单了。“

他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留下我与徐岳,以及那面可能改变了一切的古老铜镜。

---

**接下来的故事可能会围绕以下伏笔展开**:

-**铜镜之谜**:徐岳收藏的铜镜碎片与李白穿越时触碰的铜镜同源,这些碎片组合起来能形成完整“天机仪“,不仅可观测天象,还能在特定条件下开启时空通道。

-**双重记忆**:李白在接触更多铜镜碎片时,原主的记忆将加速复苏,揭示她不仅目睹了铜镜交易,还偷听到一个涉及皇帝、白莲教和钦天监内鬼的惊天阴谋。

-**生死考验**:宫中突然响起的警钟预示着一场政变正在酝酿,五日后的日食观测将成为各方势力角力的舞台,李白和程砚舟被迫在皇权、阴谋与科学真理之间做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