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新生儿护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这个刚刚降临的软绵绵的小家伙,您可能怎么看都看不够,但作为新手爸妈,换尿布、洗屁股和吃奶都常常搞得手忙脚乱如临大敌。相信你们很快就会泰然自若地处理好这一切,成为一名持“合格证”上岗的父母。

拍嗝:吃奶的时候常常会吞入一些空气,这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显得烦躁不安,不论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孩子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拍嗝可以帮助孩子排出吞入的气体,可以将孩子竖直抱起在胸前,头靠在您的肩膀上(需注意有无捂住口鼻或吐奶误吸),一只手扶住孩子的头和背,另一只手窝成空心状在其背上轻轻地拍打,但孩子也不是每次都会打嗝。也可以扶着孩子坐在您的膝盖上,一只手支撑其胸部和头部,另一只手轻轻拍背。

洗澡:洗澡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入睡,水和冲洗也会给孩子带来乐趣。给孩子洗澡前,先接好一盆水,温度40℃左右,也可以用您的手肘试试水温觉得温热即可,水深在5cm左右,如果从水龙头直接放水应避免烫伤孩子,水温设定不能超过49℃。提前准备好毛巾、沐浴洗发露、戴帽子的浴巾,室内温度调整至适宜。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头部,先清洗宝宝的头发及面部,然后将身体其他部分放入水中,经常用温水泼在宝宝身上为其保暖,从上至下地将身体其他部分洗干净。特别要注意清洗腋下、耳后、脖子、腘窝等褶皱区域,还应注意清洗外生殖器。

特别提醒的是:

如果您忘了准备什么东西或需要接电话等,必须把婴儿从水里抱起来一同带走,绝对不可以将婴儿独自留在浴盆内。洗完澡离开浴盆的时候,用连帽婴儿浴巾将孩子包住,防止头部受凉。如果您每次更换尿不湿的时候都会彻底清洁尿布区域,孩子可以不必经常洗澡,每周洗澡3次即可,但每天洗并不是不可以,因为频繁洗澡容易使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被洗去导致孩子皮肤干燥,所以洗完澡后应立即用毛巾拍干,涂抹一层润肤霜或乳液(根据季节调整涂抹的厚度),防止出现湿疹。

脐部:孩子出生的时候脐带会被剪断并结扎,脐带的残端形成一个创面,是细菌进入体内的一种途径,所以脐带的护理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脐带会在出生后1周脱落,也可延迟至3周左右。脐带脱落延迟没有具体的定义,因为正常脐带脱落的时间本来就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如果出生3周后脐带仍存在,可能与潜在的免疫缺陷、感染或脐尿管异常有关。保持尿不湿折叠在脐部以下,将脐带暴露于空气中,有助于脐带干燥。脐带可以在未经干预的情况下脱落,但如有分泌物或怀疑感染可以使用75%酒精或5%聚维酮碘(碘伏)从脐带根部进行螺旋式向上消毒并消毒至脐窝以外。如有持续性渗血、脐轮红肿、脐窝有脓性分泌物或异味时及时去医院就诊。

尿布皮炎:也称为尿布疹,是婴儿和幼儿最常见的皮疹。尿布皮炎通常发生在直接接触尿布的凸起皮肤表面,包括臀部、下腹部、生殖器和大腿上部,因为局部环境潮湿,尿液和大便的化学刺激,大部分情况下是一种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也可能因为尿布含有可能造成婴儿皮肤过敏的香料或染料等成分,发生一些其他的皮肤病或者感染。应选择一款适合自己孩子的尿不湿,尽量勤换尿布,轻柔地清洁尿布区域,勿用力搓洗,清洁完毕后用软毛巾轻轻拍干尿布区域,每次更换尿布后使用护臀膏或糊剂。如发生尿布皮炎,建议患病期间有机会可以不穿尿不湿,让宝宝的屁屁露出来透透气。每2~3小时检查1次尿不湿,并及时更换,每次排便后立即更换。一次性尿布含有一层吸收性的凝胶内芯,可吸收高达其自身重量80倍的水分;其外层可快速吸收液体,并可防止液体从尿布漏回到皮肤。虽然没有证据证明一次性尿布在减少尿布皮炎上优于布尿布,但已经发生尿布疹的孩子仍建议使用一次性尿布。用温水和柔软的布清洁尿布区域,如皮肤发生溃烂,可以使用装满温水的喷壶冲洗清洁,随后用柔软的毛巾拍干尿布区域。同时每次更换均应涂抹护臀软膏或糊剂,最好是含有氧化锌或者凡士林成分的制剂。当患有重度尿布皮炎(广泛红斑、疼痛性糜烂、丘疹和结节)或继发感染时,建议到皮肤科就诊遵医嘱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