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幼健康知识科普丛书:0~5岁儿童健康指导手册
- 毛萌主编
- 556字
- 2025-03-14 23:38:55
5.了解婴儿期的体格生长规律
常用于反映婴儿体格生长的指标有:体重、身高/身长、头围、坐高。
体重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其中骨骼、肌肉、内脏、体脂、体液为主要成分,反映孩子营养状况,容易受营养、辅食添加、疾病等影响,是常用于反映近期营养状况的指标。1岁以内是孩子体重增加最快的时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体重在出生后至前3个月增长速度最快,一般每月增长600~1 000g,3~6月龄平均每月增长600~800g,到1岁的时候一般为出生体重的3倍。
身高/身长是指头、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主要反映孩子长期的营养状况,短期内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例如营养、疾病等,一般对身高/身长影响不明显。身高/身长受遗传、种族、宫内生长水平、营养状态、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但遗传的影响一般在2岁后才体现。1岁内是孩子的第一个生长高峰,约增长25cm,前3个月身长增长11~13cm,等于后9个月的增长值。
头围是指从眉弓上缘经枕骨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是反映颅骨生长和脑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2岁以内最有价值,连续定期测量意义更为重要,头围的大小也常常受遗传的影响。出生的时候平均头围是33~34cm,1岁的时候约46cm。头围过小需警惕脑发育不良,增长过大过快需警惕肿瘤、脑积水等可能。
坐高是指从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高度,反映头颅和脊柱的发育。坐高和身高的比例随着年龄增长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