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生化检验案例分析
- 张秀明 李朝阳主编
- 1112字
- 2025-03-19 14:58:38
第二章 血脂检验与脂代谢紊乱
血浆中所含脂类统称为血脂,血浆脂类虽只占全身脂类总量的极少一部分,但外源性和内源性脂类物质都需经过血液运转于各组织之间。因此,血脂含量可以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的情况。血脂异常是一类较常见的人体内脂蛋白的代谢异常,主要分为原发性血脂异常和继发性血脂异常两类,可由遗传、不良生活方式、某些疾病和药物诱发。由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因此这两类成为血脂测定的重点项目,主要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 LDL-C)、脂蛋白a[Lp(a)]等。
本章案例给出了临床上血脂检测中常见的一些干扰因素,以及高血脂样本对临床生化指标测量的干扰问题。这些情况在临床中经常出现,对检验工作造成了颇多困扰。
案例10是一例因为在水机维护过程中,零部件被含有TG的物质所污染,最终导致TG测试失控的情况。作者设计了清晰的排查步骤,找到疑似因素后,设计实验予以确认。这个案例具有一定的发生率,类似的水机维护不当引起水质不达标、水机的清洗消毒等过程中引入的异物干扰生化测试的案例也时有报道,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案例11是一个高TG检测假性偏低的例子。试剂采用了Trinder反应原理,由于反应所需的氧的供应问题,容易出现假性偏低。通过反应曲线的观察能够发现这个问题,从而避免发出错误的报告。但是对于常规的实验室而言,对每个结果都人工观察反应曲线是很困难和低效的。更有效的方法是充分利用仪器的报警功能,原厂提供的试剂已经实现了参数的内置;对于自建的检测系统,在使用前一定要建立相应的报警参数并经过充分的验证。
案例12、13、14、15是关于脂血、乳糜血对生化项目测试的干扰问题。在急诊检验日常工作中,严重脂血导致测定结果不可靠或部分指标无法测定是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以上几个案例通过对典型高脂血症患者的标本进行检测和分析,探讨高脂血对临床生化测定的干扰机制及消除影响的方法。急诊检验实验室要选择有效去除高脂血的方法从而将影响降至最低,提高检验质量。在急诊等情况下,有时候仅仅以标本不合格进行退回并不能解决临床问题。几位作者通过文献调研和试验验证的方法,研究了稀释、静置、超高速离心、聚乙二醇(PEG)处理等方法处理脂血样本的有效性,也给出了一些推荐。有文献指出,因乳糜血或脂血导致的拒收占所有拒收标本的11%左右,除了常规的拒收外,寻找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消除脂血对检测干扰的方法,以及对应的与临床沟通的手段也成了很多研究者的一个重要目标。目前一些文献研究了对特定项目的影响和应对措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没有形成行业中的广泛共识,总体上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解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