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1 异常高TG检测假性低值分析

一、案例说明

检验科检测一例样本时,检测结果有吸光度异常的报警。该样本在分检时已标注严重脂血,可TG结果为3.75mmol/L,与标本状态严重不符。查看TG的反应曲线,发现反应的OD值迅速升到顶部后便开始下降,到达反应终点时,OD值仅为峰值的六分之一,检测结果明显假性偏低(图2-5)。

图2-5 异常TG反应曲线

该样本用手工稀释后,测定结果为67.2mmol/L,远超TG的线性20mmol/L,反应曲线正常,立即发送报告给临床。笔者同时使用检测系统B检测,结果虽有所改善,但也存在着同一现象。

二、案例分析

临床生化检测TG时常用终点法,实验反应到后期,所有待测物转变成产物时,吸光度不再上升或下降。终点法的特点一般是当反应物浓度过高时,结果会保持在该实验的线性上限。目前临床检测TG的试剂上限一般在20mmol/L左右,所以该样本的TG初测结果理论上应不低于20mmol/L,这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也不符。查看TG的试剂说明书发现,两个厂家都是氧化酶法,显色反应均为Trinder反应,考虑检测样本的TG浓度极高,反应速度快,使参与反应的氧迅速耗尽,而空气中的氧未能及时溶解于反应液中,导致反应停滞甚至可能发生逆反应,进而造成错误的结果,并且以假性低值多见。笔者采用手工检测,可以更直观地呈现这种现象。在小口径的反应杯中,当试剂与样本充分混匀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液会出现分层,上层颜色较深,下层较浅,这是氧未能及时进入反应液下层所导致的。

三、评价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体力劳动不断减少而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过多摄入,使越来越多的人成了高脂血症患者。在实际临床检验过程中,此类脂浊标本时有发生,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样的假阴性结果呢?除了加强检验人员对异常反应曲线的识别能力外,还可通过反应曲线监测到吸光度异常触发报警,从而关联自动稀释重测功能,得出准确结果。

在临床检验过程中,特殊疾病样本检测超出生化试剂检测线性范围,反应曲线异常的情况越来越多见。如果检验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该“正常”报告有可能就被误发;即便提前发现反应曲线异常,频繁的复查工作也会影响工作效率;而对于才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异常曲线识别能力尚待加强。我们在检测系统A的反应曲线检查参数设置界面时(图2-6),提供了4个可设置条件,可以针对不同项目、不同异常情况,进行灵活多样的过程数据检查和判断设置。其中P1和P2是指反应曲线上测光点顺序编号,软件自动计算P2-P1的值;M和N是指判断阈值的下限和上限,P2-P1的值与设定的判断阈值比较,判断反应过程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当该曲线出现异常,仪器通过应用反应曲线检查参数和算法功能,实现自动识别并判断异常曲线,给出“RE”结果标识,通过自动稀释重测后,反应曲线正常,得出正确的测试结果68.43mmol/L(图2-7),与手工稀释后检测的结果一致。

图2-6 反应曲线参数设置

图2-7 重测后正常反应曲线

具有测量程序的配套系统,通过系统化的参数设置(如波长、反应时间、样本量等),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对底物耗尽、Trinder反应、前带效应等检测异常进行预判及调整,提高检测效率,缩短TAT时间,同时减少潜在的出错风险,提高临床及患者满意度。脂血是生化检测最常见的干扰,干扰的强弱和项目所用的波长、方法学、样本与试剂的比例、脂血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标本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脂血,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TG一个项目,通过系统的参数设置也只是解决部分项目的干扰,更多的项目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这时候需要选择更有效地去除脂血的干扰。消除脂血干扰的方法主要有沉淀法、有机溶剂提取法、高速离心法和盐水稀释法等,这些方法都是根据脂血标本的不同特性设计的,存在各自的优缺点。脂蛋白脂肪酶(lipoprteinlipase,LPL)是参与体内脂质和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主要催化血清CM和VLDL中的TG分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两种代谢产物。崔晓蕾等人利用添加LPL的方法对高脂血标本进行预处理,结果发现,在不影响TG检测的前提下,能排除高脂血对TG、AST、ALT、TP、TBIL、LDH、CK-MB检测的干扰。从使用酶法测定TG的检测原理分析,因为LPL分解TG后生成甘油,并不影响TG指标的后续反应及测定TG的分解产物。因此应用LPL方法处理标本,并不会影响标本中TG指标的测定结果,此点优于其他脂血处理方法。但是血清标本成分十分复杂,LPL处理方法对更多生化指标的影响需要进一步验证。

(蒋晓军 编,

刘振杰 黄宪章 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