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卓越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实践
- 朱丽琴 祝益民主编
- 1551字
- 2025-03-18 21:01:32
第二节 医疗的特性
医疗(medical treatment)是在医学理论、技术与经验指导下的医治,是治疗疾病及使机体有效功能恢复的实践阶段。人类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了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只有在医学理论和技术经过有效验证后才可用于医疗。简单来讲,医疗就是救死扶伤,并体现人文关怀。
健康中国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体现,健康不仅是个人的资产,同时也是社会的资产。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改善医疗健康服务永无止境,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长足发展以及医疗服务的有效提升都建立在对医疗特性深刻把握的基础上。
一、社会责任重
医疗卫生健康事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医疗卫生机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救助的地方,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非常重大。第一,与生命打交道,不容许有半点懈怠。医疗卫生行业与生命健康紧密相关的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生命珍贵不可亵渎,容不得一丝懈怠,需要认真对待。第二,医方占据主导,不能随意搪塞患者。医疗行业的专业性强,医患之间所获取的信息不对等。在医疗过程中,如果医方没有履行好他们的社会责任,患者往往发现不了,这也决定了医疗从业者要具备极高的道德素质,要始终坚持患者利益至上。第三,需方处于弱势,无故不能拒绝接诊。医疗行业的社会责任还体现在不能拒救、拒收患者。
二、服务范围广
医疗卫生行业服务覆盖面广,内容囊括从日常生活到政策法规、国家发展战略等众多方面。第一,医疗卫生行业需提供疾病控制和预防、临床诊断、治疗、康复等专业化的服务。第二,由于寻求医疗救助的人员往往身患疾病,医疗卫生机构需要提供要求更高的清洁、消毒和配餐服务。第三,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向患者提供关怀、安慰等社会性服务。此外,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往往还承担着科研教学任务、参与省级或国家级重要政策的制定出台等。
三、成长周期长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毕业生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进行系统学习和训练(见习、实习、规培、进修),才能完成向一名合格医生的进阶。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特别是临床医生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这些经验的堆积最终使得医生逐渐掌握包括临床专业技能与医疗服务能力、职业精神与素养、与患者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医学知识与终生学习能力、信息与管理能力、学术研究能力这八大核心能力。
四、工作负荷大
调查显示,近80%的医生一周工作超过50个小时,此外,还存在着门诊医生一天接诊患者数量过多、外科医生平均每天手术时长在8小时以上、值夜班频繁等情况。高负荷的工作、高智力的投入、高体能的消耗、极大的心理压力导致80%左右的医务工作者存在睡眠障碍,甚至出现疾病。
五、职业风险高
首先,医患关系不对等,医患矛盾仍然突出。主要原因包括患者就医期望值过高、缺乏医学常识、某些媒体的负面报道等。近年来,由于医患矛盾而导致的暴力伤医事件频发,医护人员生命安全存在着极大的隐患。其次,一线的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经常会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或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高。此外,在人们一贯的理念中,主动将患者归为弱势群体,针对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权益的规章制度,但针对医务工作者的保障机制却有待完善,医务工作者难以维护其正当权益。
六、知识更新快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规定国家实行医师定期考核制度,明确“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三个月至六个月,并接受相关专业培训。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允许其继续执业。”医学知识更新迭代快,为跟上医学知识更新的步伐,医务工作者需要重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进行不间断的学习、进修。而开展医学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所需投入的时间、精力以及资金成本,反过来又加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