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重症医学的特点与任务

重症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学科。目前重症医学已经发展成为有完整理论体系、自身专业特点及有明确医疗任务和目标科研方向的学科,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无论是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还是在突发重大灾难事件的医疗救治中,重症医学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重症医学的特点

包括:①专业独立性,重症医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范围、理论体系、诊治技术。重症医学科作为重症医学的临床基地,集中管理全院各类危重患者和高危患者,以综合性救治为特点,独立设置,统一管理。不仅集中了最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治疗设备,而且配备了训练有素、掌握重症医学理论及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和治疗。②多学科性,重症患者的救治往往存在多学科交融。由于重症患者涵盖面宽,往往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及中枢神经等多个器官或系统功能的损害,要求重症医务人员不仅具有多学科的广泛知识面,而且在重症患者的救治中,还存在多学科交叉。③治疗理念的全面性,重症医学理念与其他专科不同。重症医学更多的是集疾病和器官的功能评估、监测和治疗为一体,治疗过程中往往是“救命的同时治病”,要求医务工作者具有敏锐的临床观察能力、准确的临床判断能力和快速的临床治疗能力。治疗上不再局限于某一器官或系统,更着重强调器官与器官之间、器官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疾病的病理生理演变过程和治疗整体性。正是因为重症医学的特殊性,奠定了ICU不同于普通病房的人员配置、设备投入、管理和质控模式。

二、重症医学的任务

重症医学以疾病急性发作或急骤变化并危及生命的患者为救治对象,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其规律与转归,并依据这些特点和规律对重症患者进行治疗。重症患者的救治是重症医学的主要任务。尽管重症患者原发病及病因呈“多元化”,但疾病发展到危重阶段,病理生理均表现出“共同通路”的特征,即出现呼吸、循环等多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重症医学的发展使许多过去认为无法挽救的患者得以存活,或生存时间得以延长,从而获得进一步救治的机会。ICU收治的患者,应该是经过积极抢救治疗而有治愈或缓解希望的重症患者。根据原卫生部颁发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主要包括以下几类:①急性可逆的、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经过ICU治疗短时间内可得到恢复的患者。若没有ICU的加强医疗,这类患者死亡率很高。例如:急性左心衰竭、哮喘、严重创伤等。②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严密的监护和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的患者。例如: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或大手术后等。③在慢性器官或系统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严密的监护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或接近原来状态的患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感染致呼吸衰竭的患者。④其他适合在重症医学科进行监护和治疗的患者。需要强调的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终末状态、不可逆疾病及不能从ICU的监护治疗中获益一般不是ICU的收治指征。

现代社会中,除以上临床医疗工作外,各种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疾病的急性发作和重大人员伤亡,这些患者也是重症医学的救治对象。在近年发生的SARS、禽流感、地震等突发灾难前,重症医学科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医疗救治任务,为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各种灾难带来的伤亡,在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治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熊建琼 张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