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成长:高价值成长者的思维体系
- 张永军
- 3011字
- 2025-03-28 11:38:24
1.5
第二转折点:从业务转型管理的奥秘
对于追求快速成长的职场人来说,经过蓄能期后,会进入成长期,成长期是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
如上文中的图1-1所示,人们的职业生涯会在第二个关键转折点B处有一个分叉,顺利跨越该关键转折点的人会进入发展快车道,可能成长为出色的管理者,而无法跨越该关键转折点的人,常常难以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于已经在业务、技术方面精通、熟练的人来说,怎样做才能顺利转型,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呢?
领军型管理人才素质评估模型看起来很好懂,但很多人在借鉴来评估管理人才,或者对自己的管理能力进行测评和寻求针对性提升时,常常感觉无处下手,不知道具体该如何操作。
下面,我将分层分类地对以上5个指标进行剖析,希望能为有志于成为管理者的人提供对管理能力进行评测、修炼的简化使用指南。
1.5.1
主动性
你会发现,反复默念“不”时,压抑、紧张、抗拒的感觉会充斥心头;反复默念“是”时,开放、平静、放松的感觉会明显起主导作用。
两个不同的词,两种不同的语气,两种不同的情绪态度,带来“防御式大脑”和“开放式大脑”的典型反应,完全相反。
消极被动和积极主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长期作用于不同的管理者时,不同的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会有巨大差别。
为了便于大家对照使用,我根据主动性的强弱,从低到高,把管理者分成4个等级,具体如下。
三流管理者总是被动等待,需要他人督促才能完成工作;
二流管理者能主动行动,但倾向于在职责范围内完成工作;
一流管理者能主动思考,发现现有机会和问题,想方设法地取得好业绩;
超一流管理者能创新性地预判和行动,甚至创造出稀缺的需求和机会。
1.5.2
概念思维
很多企业和个人会在IP建设上投入大量的广告费,广告语中满是“品质不凡”“与众不同”“××品牌创始人”等虚化的大词,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用户痛点,钱都白花了。
很多管理者推崇所谓的“思想深刻、看透人生”,动不动就讲几句看似很有内涵,实则让人听不明白的“金句”,殊不知这样往往很难抓住目标受众内心的真实需求,难以透过表象直达核心,更难以提高自己在没有明显联系的事物之间概括出本质特征的思考能力。
这种思考能力,就是概念思维力。对于概念思维和概念能力,我们将在第2章中详细探讨。
下面根据概念思维力的强弱,从低到高,把管理者分成4个等级,具体如下。
三流管理者脑袋里总是一团糨糊,遇到问题想不明白;
二流管理者懂得简单类比,可以复制此前的类似经验;
一流管理者能触类旁通,以点带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超一流管理者能深入浅出,不但能看透复杂事物,还能将其本质总结为简单易懂的概念,让别人理解和执行。
1.5.3
影响力
我很喜欢下面这个故事。
据那位年轻人事后回忆,在他们坐出租车回公司的路上,没有人说话,大家都被经理深深触动。
用那位年轻人的话来说:“那时候,坐在出租车里,我从侧面看向经理,感觉他身上有光。”
回去后,所有团队成员拼尽全力,按约定完成了项目交付。从此以后,这个项目组,成为公司内知名的战无不胜的铁军团队。
管理者的影响力来自哪里?来自自身的品质和领导力。足够强大的人,会散发让人信服的人格魅力!
下面根据影响力的强弱,从低到高,把管理者分成4个等级,具体如下。
三流管理者容易盲从,不会有效地表达和影响他人;
二流管理者总是讲道理,力图用语言去说服他人;
一流管理者能换位思考,从他人角度思考并施加影响力;
超一流管理者会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散发人格魅力,让他人信服。
1.5.4
成就导向
成就导向和成果思维,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管理者思维的重要指标,那么,这方面的能力应该如何提升呢?
下面来看唐僧的例子。
我们常说的“自驱力”“目标感”,指的就是成就导向。
下面根据成就导向的强弱,从低到高,把管理者分成4个等级,具体如下。
三流管理者安于现状,不追求卓越和持续进步;
二流管理者有工匠精神,追求技能上的不断精进;
一流管理者会设置有挑战的目标,不需要被监督与催促;
超一流管理者拥有强烈的成就导向思维,永不止步、自驱力强。
1.5.5
坚韧性
先讲一个故事。
很多聪明人不够坚韧,够坚韧的人却又常常冲劲不足。取得成功的人,不一定极为聪明,但一定能坚持到底。
下面根据坚韧度的强弱,从低到高,把管理者分成4个等级,具体如下。
三流管理者受不了批评,经不住压力,一有压力就躺平;
二流管理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但未必能做出好的业绩;
一流管理者善于转危为机,常常能顶住压力,把事情干成;
超一流管理者乐于承担压力,能系统地从根本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上面这5个指标,就是一个人要成为优秀管理者所需要思考的要素。希望这些分析,能帮大家顺利度过成长期的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