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1
什么样的人更有机会成为高价值成长者?

推荐人:杨杜,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管理学家,《华为基本法》核心撰稿人之一,本书作者张永军的硕、博导师。

作者写这本书,基于反复问自己3个问题的思考结果,是典型的“三因一果法”作品。

第一因——具备什么关键特质和成长要素的人;第二因——依靠什么样的经营、管理和领导力“工具箱”;第三因——遵循哪些原则、行进在怎样的路径上;一果——成为超越同龄人的高价值成长者。

人的寿命周期一般有出生、成长、成熟、衰老4个阶段,宛如地球温带地区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本书主要关注人的成长阶段,说到具体年龄,按作者的举例,是18岁至50岁。

作者说,如果18岁时读了这样一本书,就不会面对种种人生选择患得患失;如果21岁时读了这样一本书,就不会怀疑、抗拒接受职场人际关系;如果24岁时读了这样一本书,就不会对生活中的些许困难心生抱怨;如果27岁时读了这样一本书,就不会苦恼于是否该去打造个人品牌;如果在30岁到50岁之间读了这样一本书,不管是已晋升为管理者还是开始创业,都会知道该如何从技术高手或业务高手向优秀的团队管理者转型。

在作者看来,这本书是适合青年到中年各个年龄段读者的。那么,各位读者不妨每隔几年遇到相应课题时,都拿出来读一遍!

书中提到,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包括关键认知、关键关系、关键技能、关键学习4种,从掌握学习能力的学生到掌握工作技能的社会人、从技术专家或业务专家到管理高手或经营高手,都需要经过两个转折点,针对这些研究结果,作者在书中对快速晋升、职业跃迁、领导力修炼、管理进阶做了详细讨论。

现代社会,个人的成长已经不能仅通过个人的修身养性来证明,还要通过事业的成长来证明,因此,本书的落脚点为创业者如何在事业上获得指数级增长。无法在事业上得到指数级增长,人便不能被称为高价值成长者,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成为高价值成长者的人可谓少之又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成长道路和成长结果,具备了上述“关键特质和成长要素”,掌握了经营、管理和领导力的“工具箱”,遵循了有效的原则、行进路径,即包揽这“三因”,也不一定生“一果”——不可能所有人都收获超越同龄人的高价值成长之果,因为这三因都属于“德、才”要素。

我经常说,一命,二身,三德,四才,五读书。获得快速成长,是需要更多要素的。

所谓“命”,是需要社会或行业大势相助;所谓“身”,是需要身体或精力超群;所谓“德”,是需要顶得住诱惑,不做坏事;所谓“才”,是需要才干或本事,以完成工作。“好好读书”肯定会提高成长概率、缩短成长时间,但“读书”毕竟排第五。

书中还提到,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是一条“S”形曲线,只要理解并掌握成长规律,起点多低都没关系,因为高手大多擅长抓住关键转折点进行弯道超车。

我观察到,很多人的成长轨迹不只是一条“S”形曲线,而是由多条“S”形曲线组合而成的,他们会在不同时间段实现突破,画出属于自己的新的“S”形曲线,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突破原来的“S”形曲线,跃上新高度。

西班牙19世纪著名的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说,人类是直线的,上帝是曲线的。我说,厉害的人,是多曲线的。与同龄人相比,厉害的人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其成长是不断在一条“S”形曲线的底部超越自我,跃升到该曲线的上部或顶部,继续开辟新的“S”形曲线。

比如,他们在小学、中学、大学等学习阶段,成绩是从班里的中后段走向前列的;他们在基层、中层、高层等工作阶段,业绩是从职场的中后档次走向顶级的。

他们的优秀,很多不是基因带来的、起跑线上的优秀,而是先天天赋、后天成长,及每天努力共同带来的结果。

在成长的某一段时间内,他们可能会引起周围人的“羡慕、嫉妒、恨”,但这并不会太过影响其成长速度和其对成长道路的选择。他们会用优秀的成长结果改变周围人的看法和情绪,因为他们的成功会同时给周围人带来收益。在他们成长的后一阶段,他们会把周围人的“羡慕、嫉妒、恨”转化成“接受、尊重、爱”。

希望读者能够读书受益,不仅实现快速成长,同时实现安全成长、健康成长、持续成长,实现有利于家人、企业、社会、国家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