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成长:高价值成长者的思维体系
- 张永军
- 1392字
- 2025-03-28 11:38:21
推荐序2
我关于创业者快速成长的3个观点
推荐人:周鸿祎,360集团创始人,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我认识永军博士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当时,他博士毕业不久,刚刚去北京大学任教。
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名青涩的年轻学者。让我有些惊讶的是,这个当初我眼中的“书生”,不但坚持在创新创业、企业成长、管理者成长等领域开展持续的研究,还勇敢地从“象牙塔”中走出来,亲身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开启创业生涯。
我一直鼓励年轻人勇于追求梦想、敢于尝试新事物,这是年轻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是一个连续创业者,至今仍在创新创业的路上。
读完《关键成长:高价值成长者的思维体系》,我有3个观点想与读者朋友们分享。
第一,创新不等于发明,微创新就是方法论。
创业的关键是创新,但大家往往有一个误区,即把“创新”与“发明”画等号。
爱迪生是一个发明家,他发明了很多东西。如果有机会发明一个他人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东西,很伟大,但这种概率非常低。所以,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微创新,即换一种方式,把旧有业务重新做一遍。
美国有一本著名的商学院经典教材,名为《创新者的窘境》,其中提到,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必需品,但多数人既定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不足以支持对颠覆式创新的路径进行判断。
其实,更常见的颠覆式创新是非常简单的一句话,即“在技术上、用户体验上、商业模式上创新”,也就是说,如果你能让复杂的东西变得容易用、让贵的东西变得便宜、让原来很难获得的东西变得容易获得,那你就有机会对原来的市场领导者进行颠覆,因为做的业务可能一样,但你做的方式不一样。
在本书第1章中,永军博士把创新过程分解为4个阶段,并讲述了多个创新案例,其中涉及的机会识别、需求解构、好奇心驱动、多元化创新等,都值得读者朋友们参考。
第二,创业要从用户需求出发,而不是沉浸在创业者的思维中。
本书第2章中提到,聪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高智力在职场上是巨大的优势,但一个不小心,人可能被天赋诱惑,阻碍自己的成长。
创业者,自信是对的,但是不能“自信”到自恋或者自大,以为自己的需求是全世界所有人的需求。实际上,很多创业者受过高等教育,有着深厚的技术功底,却与群众基础发生了脱离。再次强调,创业者不要把自己的需求放大为天底下所有人的需求,而是要躬身去观察,从用户需求出发,解决用户痛点。
记住,用户不会因为创业者标榜自己伟大而去使用某个产品,只会因为某个产品解决了他的问题、满足了他的需求、给他创造了价值而去选择。
第三,好的商业模式和产品是打磨出来的,要坚持长期主义。
就创业而言,创业者除了要坚持用户思维,还要坚持长期主义,因为好的商业模式和产品是打磨出来的。
本书中提到一条规律:“每一件事的自律,在前期是兴奋的,中期是痛苦的,后期是享受的。”
创业者的创业过程同样如此。
所以,我一直觉得创业者要尽早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才能坚持到底。本书中提到,根据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研究,一个人只有全身心投入,经常让其身体或大脑达到极限,并积极、主动地完成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由此带来最优心理体验和幸福感,才能激励自己长期努力并取得成功。这种状态,即大家常说的“心流”状态。
对于这一点,我很赞同。
如果你在做想做的事情,即使这件事在别人看来很难,但因为你很喜欢,你一定不会觉得难,而且能够在漫长的过程中,坚持做到不断打磨、提升技能。
以上3点,与天下所有“成长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