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成长:高价值成长者的思维体系
- 张永军
- 1851字
- 2025-03-28 11:38:21
自序
2023年6月,《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发表了我的一篇研究论文,题目为《经营扩张+管理创新:初创企业的七步螺旋式成长路径》。因为这篇研究论文中的若干创新之处,我获得了《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颁发的“年度优秀作者奖”。
这篇研究论文,凝聚了20多年来,我在企业指数级增长、创业者和管理者成长、创新创业等领域的研究心血。更重要的是,这篇研究论文见证了我的持续进化之旅:本科学习理工科专业,硕士、博士阶段开启经营管理研究,博士毕业后去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管理技术系(现金融信息和工程管理系)任教,近10年专注于创新创业研究、创业孵化事业。
在上述学习、研究、教学和创业孵化的过程中,我访谈过数千名创业者、管理者,并针对其中的数百名被访谈者,保持着长期、持续的追踪调研。
在此过程中,我反复问自己如下3个问题。
第一,到底具备什么关键特质和成长要素的人,会有超出一般人的成长潜力和成长速度?
第二,围绕核心的关键特质和成长要素,年轻人要遵循哪些原则、行进在怎样的路径上,才能够获得快速的成长和晋升,成为超越同龄人的高价值成长者?
第三,对于出类拔萃的创业者和管理者来说,他们依靠什么样的经营、管理和领导力“工具箱”,才能够在经营管理实践中获得出色的管理成就和持续的企业创新增长?
将上述3个问题梳理清楚后,我下定决心出版这本书。
与上述3个问题相对应,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写给想快速成长的年轻人;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写给想成为优秀管理者或创业者的人。
不过,写完书稿后,我发现,我最想把它送给年轻时的自己。如果当时能拥有这样一本书,相信我一定会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经常翻阅、深思;相信它会为我的成长之路,带来巨大且可喜的变化。
如果有这样一本书——
我18岁时,就不会面对种种人生选择患得患失。我会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内心不渴望的东西,不可能释放你的潜能”;我会勇敢试错并找到自己的甜蜜区(能够高效发力的区域),日复一日地“死磕”,获得超出常人的技能,以便在人生难得的几个重要机会到来时,有能力牢牢地抓住它们。
我21岁时,就不会怀疑、抗拒接受职场人际关系。我会带着积极的心态与他人沟通,与立场不同的人们建立牢固的关系;我会懂得职场上的社交关系其实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的映射,最好的选择是沉下心来提升自己,而不是浪费过多时间,去追逐无谓的人脉资源。
我24岁时,就不会对生活中的些许困难心生抱怨。我会明白最难的任务是在不知道方向的情况下做决策并解决问题;我会在大脑中搭建有效的认知决策模型,并持续在自己的舒适区之外,但距离舒适区不太远的区域内刻意练习,从而快速实现“从0到1”的关键技能突破。
我27岁时,就不会苦恼于是否该去打造个人品牌。我会把核心技能外显为可见的品牌标签,便于领导、客户等相关干系人评估我的价值时迅速聚焦;我会尽力让自己的工作过程可视化,大大方方地创造和输出价值,从而获得晋升并提升个人影响力。
在30岁到50岁之间,不管是晋升为管理者,还是开始创业,我都会知道该如何从技术高手或业务高手向优秀的团队管理者转型。我会明白领导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需要后天学习的技能;我将以优秀的企业家、管理者为标杆,努力修炼各种经营管理技能,以便带领企业或团队实现持续增长。
……
如果拥有这样一本书,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会明白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是一条“S”形曲线,只要理解并掌握了成长规律,起点多低都没关系,因为高手大多擅长抓住关键转折点进行弯道超车。更重要的是,我会永远秉持“以输出促进知识输入”的原则,通过高效的终身学习,获取触及本质的体系化知识,让自己拥有持续创新进化的能力。
以上这些话,是我想对“年轻的自己”说的话,也是我想对每一位终身成长者说的话。
从内容架构方面看,本书可大致分为3个部分。
第1章主要介绍个人成长的规律和关键成功因素,帮助读者避开成长陷阱,在人生关键转折点取得突破,攀上一般人难以企及的职业巅峰。
第2章到第6章,主要介绍成长高手之所以能获得与众不同的“关键成长”,是因为他们在关键认知、关键关系、关键技能、关键学习这4种核心要素上有超过常人的表现。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发挥自己的成长潜力、积蓄成长势能,并在工作过程中取得出色的业绩、打造个人品牌,才能获得快速晋升。
第7章到第10章,主要介绍从技术专家或业务专家向管理高手、经营高手进化的核心能力。这一部分涵盖从技术到管理的5种能力蜕变,修炼领导力、管理力的基本方法,以及带领企业获得指数级增长的底层逻辑。
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成为用学习超越自我、用创新改变世界的高价值成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