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时,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悄然萌芽并逐渐形成。在政治领域,封建割据的局面引发了普遍的不满情绪,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欧洲各国大众纷纷表达出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受此影响,在文化艺术领域,一个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势力利益和要求的新时期应运而生。
新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于是,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而这场所谓的“复兴”,实则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运动就此拉开帷幕。
在这一时期,由于对古典希腊以及东方文化的深入研究,占星术迎来了它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与希腊化时代相比,此次复兴的规模更为宏大,并且呈现出两大显著特色:一是君王贵族等上流社会人物普遍对占星术痴迷不已;二是出现了身兼天文学家与占星学家的杰出代表人物,如第谷和开普勒等。
在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占星术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当时,意大利的上层社会几乎家家都聘请了占星学家。在各个君主的宫廷中,占星学家充当顾问,为君主们的大小事务出谋划策。
即便在佛罗伦萨等“自由城市”里,也有市政府正式任命的占星学家。从14世纪起,大学里就开始设立占星学教授职位。而罗马教皇们,无一不是占星术的忠实信徒和依赖者。
据说,教皇保罗三世对占星术的痴迷达到了极致,甚至在占星学家为他确定时间之前,从不召开枢机主教会议。在英国,人们同样对占星术深信不疑。
例如著名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她举行加冕典礼的吉日便是由占星学家约翰·迪依据占星学理论推算择定的。就连名垂千古的大科学家牛顿,年轻时也曾购买过关于占星学的书籍,到了晚年,还热衷于研究所谓的“预言书”。
身兼天文学家与占星学家的代表人物第谷,除了进行预言、挑选时日等活动外,中世纪的占星术对医学领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公元13世纪下半叶,著名的意大利医生彼得在其著作《安抚者》中提出,关于天体运行的知识,对于医学而言不仅十分有用,而且是“根本性”的;每次服药,都应当在研究了日、月和五大行星的位置之后再进行。
当时,还出现了一些专门为医生占星而制造的仪器。其中包括一种专供医生使用的星盘,星盘周围刻有黄道十二宫、昼夜24时等标识;还有一套同轴圆盘,用于指示日、月、五大行星的位置。借助这些仪器,医生在施治时所需了解的天象内容便能一目了然。
在中世纪医学占星术方面,还有一位代表性人物值得一提,那就是帕拉切尔苏斯。他是著名的医生、炼金术士和自然哲学家,同时对医学占星术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强调,医生必须“通过星辰获取苍穹的判断”,以此来解释病症、病因、病理等相关内容。
在他看来,若一个医生不具备这种用占星学进行解释的技艺,那便只是一个“冒牌货”。因为在他的观念中,无论是病因、诊断、预测、治疗,还是疾病分类学、药理学、制药学,乃至各种日常意外伤病的治疗方法等,都与占星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文艺复兴晚期,欧洲又涌现出一大批占星学家,如第谷、开普勒、卡尔达诺等人,他们同时还是杰出的科学家。到了16、17世纪,更有一些著名的占星学家开始将这门古老的学问进一步专业化,甚至将其作为为自己谋取利益的职业。
其中的代表人物包括福尔曼、利利以及布克等人。他们与以往那些依靠王公贵族供养的占星学家不同,而是将占星术作为一种商业活动来经营。他们开办占星学事务所,公开营业,通过为公众提供咨询服务来收取费用。特别是在英国,17世纪中叶时成立了一个由占星学家组成的学会。在鼎盛时期,这些职业化占星学家的业务十分繁忙,收入也颇为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