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对于埃及而言,真正意义上的占星术是一种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研究者认为,占星术在埃及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时波斯人的入侵。当时的占星术与埃及早期的宗教传统相互交融。在那个时期,占星术的知识掌握在少数特定人群手中,比如国王、教士和贵族等。他们会随时将天象情况记录下来,以备政治方面的需求。
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占星术主要集中在对天狼星的观测上,目的是预测尼罗河的泛滥情况。必须承认的是,发端于古巴比伦的占星学已经传入了埃及。
在考古研究中,学者们精心整理后,发现了一份年代极为久远的古埃及占星文献——《维也纳世俗体交蚀征兆纸草书》。
这份纸草书虽是在罗马统治时期(大约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被抄写的,但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其中完全没有提及黄道十二宫。基于此,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它应该是在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远征之前就已创作完成的作品。
在这份珍贵的《维也纳世俗体交蚀征兆纸草书》中,保存着多套埃及星占术的时间分野体系(这里的体系是指在特定领域内,不同群体、领域或职能之间的划分)。
这些分野体系所涉及的地区,不仅涵盖埃及本土,还包括其周边的一些国家,如叙利亚、克里特、希伯来、阿莫等。
其中有一套分野体系将日、月天象分开对待。关于太阳天象的对应情况是:从冬季的第四个月至夏季的第三个月,对应的地区是希伯来;从夏季的第四个月至洪水季的第三个月,对应的是埃及;而从洪水季的第四个月到冬季的第三个月,这部分内容因某些原因缺损,具体对应的地区暂不明确。
这里所说的冬、夏、洪水三季,实际上分别指播种季、收获季和洪水季。上述对应关系的意思是,从播种季的第4个月到收获季的第3个月,此时间段内有关太阳的各种天象,预示着希伯来地区的国运;从收获季的第4个月到洪水季的第3个月,这个阶段太阳的天象则预示着埃及本土的国运,其余情况依此类推。
至于月亮的天象,是将一年12个月分为4组,每组3个月,分别对应不同的国家。具体而言,从洪水季的第4个月到播种季的第2个月,这段时间月亮的天象预示着希伯来的国运;从播种季的第3个月到收获季的第1个月,月亮的天象预示着阿莫的国运;从收获季的第2个月到第4个月,月亮的天象预示着埃及本土的国运;从洪水季的第1个月到第3个月,月亮的天象预示着叙利亚的国运。月亮天象所预示的意义与太阳天象部分类似。
古埃及人将一天分为昼、夜两部分,从日出到日落为昼,从日落至日出为夜,且昼、夜各12小时。这24小时与各国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分配对应关系,形成了一套时间分野体系,具体如下:
在白天的12小时里,第1—4小时对应埃及;第5—8小时对应克里特;第9—12小时以及下一轮的第1、2小时对应阿莫;第10—12小时以及下一轮的第1、2小时对应叙利亚。
在夜晚的12小时里,第1—3小时对应埃及;第4—6小时对应希伯来;第7—9小时对应阿莫。
通过这样的分配,在一昼夜24小时中,“埃及世界”里的各个国家都有了特定的时间对应位置,也就有了各自的地位。
除了上述各种时间分野体系外,《维也纳世俗体交蚀征兆纸草书》中还记载了一种较为简单的天区分野方式,即将天区与地区进行对应:北方天空对应希伯来;中间天空对应克里特;南方天空对应埃及。
这种天空区域与地区的对应关系,是专门为预测日蚀征兆而设定的。对于月亮的天象及相关征兆,也有类似的对应划分方式。
有了这样的分野体系设定后,人们便能根据观察到的天象,对不同地区的人事情况进行预先占卜。
在《开罗纸草书》中,就记载了一些占星辞。
例如:“当索提斯星(古埃及人对天狼星的称呼)升起时,如果木星正好位于人马宫,那么埃及的国王将统治整个国家。不过,会出现一个敌人,但国王有能力再次摆脱这个敌人。同时,还会有很多人反叛国王。另外,一场固有洪水将会到来,谷价会大幅上涨。而且,在埃及土地上,将举行一位神祇的葬礼。”还有“若索提斯星升起时,月亮正在人马宫,那么……”以及“如果索提斯星升起时,水星位于双子宫,则……”等等。
第二个时期是在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之后的几百年间,即所谓的希腊化时期。在此期间,由于希腊文化的传入,埃及发展起了真正的占星术。例如著名占星学家和天文学家托勒密所著的《四书》,就将希腊人的逻辑与埃及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相融合。
通过进一步发展,埃及人开始将占星术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埃及人对占星术的主要贡献是将黄道十二宫的每一宫分为三个十度,每一个十度有一个行星支配,这一贡献甚至对近代一些占星术理论产生了影响。
在受到希腊文化影响之前,埃及民间崇拜的是尼罗河神。而在希腊人征服埃及之后,埃及人也接受了迦勒底人占星术的符号。
据考证,大约在公元前4—前3世纪,天宫图传入埃及。
在一座公元141年的两兄弟墓葬中,考古学家在墓室顶上发现了一幅埃及算命天宫图。这幅图中,埃及象形文字与图形相互交织:上部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着天蝎宫、人马宫、摩羯宫、宝瓶宫、双鱼宫、白羊宫;下面一行从右端开始向左排列,依次为金牛宫、双子宫、巨蟹宫、狮子宫、室女宫、天秤宫。图中还清晰地绘制出了五大行星以及日、月分别位于何宫。除此之外,还发现了一些希腊化时代与占星术有关的埃及文献以及一些纸草书。
总的来说,在后世西方盛行的黄道十二宫中,古埃及的影响十分显著。尽管这一系统是巴比伦人、埃及人、亚述人以及希腊人共同的贡献,但在白羊、金牛、室女和摩羯四宫上,古埃及的影响体现得更为突出。
白羊宫:其神物形象为人身羊首,神明为阿蒙,也就是埃及神话中的阿蒙神。在埃及神话里,阿蒙神有时会被描绘为牧羊的形象。
金牛宫:神的形象是牛,神名为阿匹斯,阿匹斯是古埃及神话中的圣牛,也被称为天牛。
室女宫:神形为手持双穗的女子,神名为伊西斯。女神手中的谷穗象征着生育和繁殖。室女座中的第一星——阿尔法星名叫斯比卡,而“斯比卡”这个词在拉丁文中正是“谷穗”的意思。
摩羯宫:神形为犬首人身之物与另一怪兽,神名为安努毕斯。安努毕斯是古埃及神话中的墓地之神,负责将尸体制成木乃伊。在“冥间审判”中,安努毕斯掌管着巨大的天秤,用以称量死者之心是否合乎正义,在这种场合中,他常常被绘成豹首之身。
综上所述,古埃及文化与黄道十二宫的联系紧密而奇妙。这种联系不仅反映了古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为我们了解古代占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线索,让我们对古代文明的神秘与智慧有了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