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进成长:如何成就高效人生
- 张加一编著
- 974字
- 2025-04-22 12:59:00
不良的“习惯回路”是低效的本质
在我看来,所有的低效都可以归结于不良的习惯。作为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我们来讲,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以往来自老师和家长的教导往往只是一味地强调习惯,很少有关于习惯背后深层逻辑的分析。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作者查尔斯·都希格提出了习惯的本质便是“习惯回路”。
示例:“习惯回路”

如示例,在“习惯回路”中,一个习惯被分解成三部分:提示(Cue)、惯性行为(Routine)、奖励(Reward)。这几个概念都有些抽象,我们来逐一理解。提示可以是我们潜意识里的一种情绪,也可以是一个外部因素,这个提示会触发我们通过某种行为得到一个心理上的奖励,而这种行为就是惯性行为。我们日常所谓的习惯,其实就是我们在整个“习惯回路”中表现出来的惯性行为,而提示与奖励则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当中。导致低效的不良“习惯回路”,就是在潜意识得到提示后,通过一个不良的惯性行为获得奖励的回路。
比如说,我曾经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啃指甲。后来经过我对自己的不断观察,发现每当我感到忙碌、焦虑的时候,就会想要啃指甲,然后一边啃指甲一边工作,似乎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我的焦虑,让我能控制焦虑,持续工作。忙碌、焦虑的感受就是回路中的提示,惯性行为是啃指甲,奖励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分散焦虑。
示例:不良“习惯回路”

那么如何改变不良的“习惯回路”呢?人们通常会说改变习惯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但是在获悉这一回路之后,我改变这一坏习惯却来得比想象中的简单很多。提示与奖励都是我们潜意识中的动作,难以改变,但是替换惯性行为则会相对容易。于是,在我每次因工作感到焦虑的时候,我都会改为吃薄荷糖。最开始的两天,当然不能“药到病除”,我就会有的时候吃薄荷糖,有的时候继续啃指甲。但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努力,我焦虑时吃薄荷糖的频率逐渐超过了啃指甲的频率,以至于到后来啃指甲这一惯性行为被吃薄荷糖完全替代了,形成了新的“习惯回路”。当然,后来因为总吃薄荷糖容易长胖,我换成了无糖薄荷糖。
示例:改变后的“习惯回路”

由此可见,改变一个习惯,只需要掌握该习惯的“习惯回路”,并加以技巧,即可成功。这个过程的主要难点在于及时发现潜意识的提示并采取行动。要知道,我们不容易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焦虑,我也是经过不断的自我观察才逐渐做到。反复练习、反复思考,如果掌握了“习惯回路”调控法,我们就距离高效成长又近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