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先下手为强
- 大汉:吾绝不为海昏侯
- 狮子的小迷弟
- 2100字
- 2025-05-13 00:10:08
田延年不愧为霍氏忠犬,言语中将霍光与刘贺并列,还将一半的消灾之功安在了霍光头上。
对此刘贺能怎么办,只能当一个少言寡语的吉祥物,“大将军以为如何?”
霍光闻言出列道,“地动而未伤一人,亘古未有。”
“臣以为大司农言之有理。”
“如此便依大司农所请。”
朝中众臣对此已是见怪不怪了。刘贺在朝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大将军以为如何”。
但凡霍光所奏,无一不准。
“陛下圣明。”田延年叩首拜谢,丞相杨敝见此正欲起身,哪曾想田延年却再次叩首,“臣还有还有一事启奏。”
刘贺心里咯噔一下,“大司农请讲。”
田延年起身道,“臣闻地动者,臣道僭越,阴阳相薄之应也。今孟夏地震发于未央,虽赖陛下斋戒修德、大将军率僚克己而灾不伤人,然《春秋》之法灾异必有所指——昔周地震三川,太史伯阳父谓‘周德衰矣’,后幽王果丧邦;鲁僖公时震夷伯之庙,孔子笔削直指季氏专权。
“今考天象示警,震发于四月丙辰,正值《易纬》所言巽位主丞相府之期。”
“《易》云:大臣蔽主明,地为之震。丞相总领百官、调和阴阳,乃其职也。然自元平以来,无忠君之言,无辅政之功。
郡国计簿积压三月未核,致使政令不达,三辅监察御史缺员十月未补,怨言丛生;郊祀礼器形制逾制,有司奏劾而搁置不惩。
如此怠政,上干天和,下失民望,岂非《尚书》所斥臣罔以侧言改厥度之过?
昔孝文时日食三十六,帝责丞相陈平‘佐朕不逮’,平惶恐请罪而天变立消。今陛下圣德格天已弭大灾,然震兆不可不察。”
“臣请循古制:罢丞相之职,敕其素服诣太庙谢罪,自陈失职三事。”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一片哗然,没想田延年会拿杨敝开刀。
丞相看似为外朝之首位高权重。可自孝武皇帝以来,丞相之权便一削再削,如今已是徒有虚名。再者,杨敝素来谨小事微,每逢大事皆闭口不言。
这样一人你说他无功说的过去,但你说他怠政就有点过分。满朝文武谁人不知,如今朝中大权皆属霍光所掌。
田延年看似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实则都是欲加之罪。
杨敝就算想勤政,他敢吗?
刘贺愣了愣,心里暗骂田延年不要碧莲。功劳归霍光,过失归丞相,玩的是真溜。
但骂归骂,该说的还得说,“大将军以为如何?”
杨敝闻言身形都佝偻了几分,袖中之手死死捏着玉制的芴板。他胆小怕事不假,但他不蠢。
田延年弹劾绝非无的放矢,最大的可能是他想要借此弹劾田延年的事暴露了。
先下手为强,好计策。
田延年弹劾在先,无论他之后说什么,百官都会以为他有报复之嫌。
退还是进?
“臣以为丞相确有怠政之弊。”霍光淡淡道。
“臣知罪。”杨敝不待刘贺发话,快步行至殿中,若是刘贺开口,他就真没机会了。
“然,臣有一言,不吐不快。”
刘贺下意识看向霍光,见他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丞相请讲。”
杨敝解下腰间金印,恭敬的摆在面前,叩首道,“臣侥幸居于相位,却无尺寸之功,有愧先帝之恩,陛下之明。”
“臣甘愿领罪。然天生灾异却非臣一人之过。”
“《易》曰:'地道卑而上行',今孟夏地动,正应臣道盛则地数动'之谶。昔夏侯胜以《齐诗》解天象,谓'地动不止,臣下阴怀异志'。
自大司农所掌度支以来,关东漕粮损耗倍于往年,而仓廪未见实增;盐铁官营钱帛暗昧,竟有千万之数未注簿册。此非《春秋》所讥'家宰窃鼎'之象乎?“
“《易》有云:'臣禄过功兹谓盗,地为之震'。今阴阳失序之变,亦系大司农失德而干天和。”
刘贺心中一喜,表面却不露声色。先帝英明啊,谁说杨敝胆小怕事的,这不是很勇吗。
朝中众臣也诧异于杨敝之大胆,各个瞪大双眼,一副看好戏的模样。没想到一贯敬小慎微的丞相,会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撕咬田延年。
没错,就是撕咬。
互相攻击,犹如乡间之野狗,毫无丞相风范,枉为世家子。
若是杨敝知道群臣所想,肯定会毫不在意的啐他们一脸唾沫。
他敬小慎微不假,可身为赤泉严侯之后,太史公之婿岂能没几分血气。
他如今已是退无可退。
霍光已定他怠政之罪,相位已是不保。倒不如破釜沉舟,以自身清名换家族传承。
天子年幼得高祖庇佑,日后必能澄清玉宇。到那时,想起今日之功,朝堂上必有杨氏一席之地。
若是今日一言不发,或许可保存自身,但会使杨氏失去天心就此没落。
两权相害取其轻,他就不信霍光有胆子诛他杨氏一族。
刘贺眼中笑意一闪而过,“大将军以为如何?”
霍光虽惊讶杨敝会垂死挣扎,但很快便想好了对策,暗暗朝田延年使了个眼色,“大司农,丞相之言属实否?”
田延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臣本将军府小吏,承蒙先帝与将军厚恩得以封侯益地,唯有忠心辅国,岂会行此悖逆之事。“
“此乃丞相诬罔之言。”、
此话一出,霍光就知道田延年保不住了。且不说他当朝表忠心是何等愚蠢,就说他不清形势,自作聪明就是死有余辜。
田延年是什么德行他还不清楚吗,手脚绝对不干净。再者,杨敝不顾风度,强行谏言,岂能没有实证。
若是田延年按他之意,果断认罪。他便可示意众人以“春秋之义,以功覆过”保之。
如此,杨敝与田延年一起免职,日后还可借机复起。
如今拒不认罪,贪污之上又加欺君诬罔,唯有一死。
霍光心里暗叹一口气,“丞相之言,可有实证?”
杨敝拱手答道,“昔日修先帝陵寝时,大司农广征民车,予百姓一千钱,上报却是两千钱,仅此一项便贪污三千万钱。”
“茂陵焦氏、贾氏等人,本为当地富商,以木炭,芦苇为生。大司农却以囤货奇居为由,没收家财。“
“桩桩件件皆有据可查。“